的舊官僚和舊士紳們都覺得這不是一個好訊息。
雖然在總務局裡面差不多就是如此,人事權都是蘇詠霖自己掌握,但是堂而皇之寫進新國家正式制度裡面,還是出乎了他的預料。
這就代表著未來吏部都是皇帝直接掌控,正大光明,不需要什麼暗箱操作。
相反,如果有人想要取代皇帝掌握這個權力,反倒需要暗箱操作,背上沉重的政治包袱。
很多人原本以為蘇詠霖不會那麼大手大腳的攬權,至少會做個樣子,表達一下自己的態度。
但是現在看來,並非如此,蘇詠霖的態度就是攬權辦事。
傳統意義上,人事權歸屬吏部,吏部屬於最高行政機構控制,不直屬皇帝,比如唐明皇甚至說過他只管軍國大事,郎官任免等小事不需要通知他,他不在乎。
可是在蘇詠霖看來,人事權都不在乎,他還能在乎什麼?
小官吏的任免看上去微不足道,可他們卻是最底層辦事的人,他們出了小問題,王朝就要出大問題,他們爛了一小片,王朝就要爛一大片。
從這個安排之中,很多人看出了蘇詠霖的權欲很強,做了皇帝也肯定是典型的強勢皇帝,乾綱獨斷,不容商量,在他麾下,臣子們的日子不會好過到哪裡去。
但是,他們不能反抗。
蘇詠霖的權力並非來自於他們的支援,而是來自於他的軍事威望和他掌握的軍隊,來源於他自己的軍事才能。
是他一個人帶著光復軍掃平了中原,是他覆滅了金國,奪取了金國的國土和人口,並且取而代之,並沒有什麼其他的勢力幫助他。
光復軍是中原大地上無人能敵的可怕的軍事力量,而作為這份軍事力量的主導者,蘇詠霖擁有設計與分配國家制度的權力。
他人可以參與進去,但是不能代替他做決定。
這就是強勢的開國皇帝所代表的意義嗎?
這種面對皇帝威勢無能為力的虛弱感,這種莫名心虛的感覺,對於官僚們來說,真的很不好受。
在這樣一個皇帝的麾下做官辦事,註定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
只是在金宋兩國過慣了輕鬆愉快的好日子的官僚們到底能不能承受【新朝雅政】之重呢?
這沒人知道。
但是對於這些各派系的主要領頭人物們來說,只要可以保證整個局面的可控,以及蘇詠霖願意建國稱帝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暫時就夠了。
蘇詠霖稱帝建立新王朝,保證他們的利益,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
在此之上,一些其他權益的爭取都可以放在後面在去做討論,主要的是把這個最核心的需求給滿足了。
於是這套建國方略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反對意見,就算有,也被他們內部解決掉了。
按照蘇詠霖的想法其實也是如此。
這些人為了儘快推動他的建國稱帝,是可以做出一些妥協和讓步的,包括他在權力上的巧取豪奪,只要他願意當皇帝,那麼其他的問題都可以談論。
無非一個皇帝權力大,一個皇帝權力不大而已,而且說到底,皇帝還能離開他們一個人治理國家不成?
既然他們都那麼像樣那麼懂事了,蘇詠霖當然也不會吝嗇職位和權力不給他們。
皇權政治的本質就是權力的分配與制衡,皇帝一個人辦不到所有的事情,需要和臣子們通力協作才能治理一個國家,分配權力給他們也是必然的選項。
當然,權力給他們,他們會如何運用,是否奉公守法,那就全看個人和皇帝的操作能力了。
蘇詠霖也是第一次做皇帝,對於很多事情都不算是很有把握,只能憑著自己的直覺,把不同的政治派系安排到不同的職位上,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