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捆的銅錢砸下去,砸出了幾萬軍隊,但是具體的計劃到目前還沒有完全達成的可能。
而江南西路匪患爆發之後,朝廷用來討伐的田師中鄂州大軍、李道統領的荊南府大軍首先遭到了嚴重打擊,荊南府大軍全軍覆沒,鄂州大軍損失一部分之後撤走。
後面跟上的戚方九江大軍和交給邵宏淵統領的池州大軍全軍覆沒。
一場匪患,居然是的京湖戰區宋軍主力幾近覆亡,還搭上了尚且擁有戰鬥力的池州大軍,以至於南宋軍隊陷入了兵力捉襟見肘的地步。
史浩提領樞密院之後,發現之前一段時間由張浚主導的軍隊重建計劃還是發揮了一些作用的。
張浚在戰後主抓池州大軍、鎮江府大軍和建康府大軍還有侍衛馬軍、步軍司兩支禁軍的重建。
根據張浚的計劃,是要恢復侍衛馬軍、步軍司六萬人的編制軍隊和池州、鎮江府、建康府十萬人編制軍隊。
這是一個加在一起共十六萬人的軍隊整編計劃。
為了這個計劃,趙昚和張浚咬著牙往裡砸錢,先後把三支屯駐大軍和兩支禁軍的殼子搭建了起來。
新整編的計劃裡,李顯忠出任建康府大軍都統制,劉錡僅剩的部將王方出任鎮江府大軍都統制,而池州大軍就交給了邵宏淵。
禁軍方面,楊存中依然統領著保衛趙構安全的殿前司四萬軍隊。
侍衛馬軍司和步軍司兩支軍隊原先的將軍不是戰死就是被處死,趙昚親自提拔了將軍王寵提領侍衛馬軍司,將軍周贇提領侍衛步軍司。
全新的江淮防線搭建起來,而軍隊方面,除了原有的池州都統司一萬人和鎮江府殘軍一萬人之外,其他幾乎沒有任何軍隊可以任用。
趙昚和張浚就是咬著牙往這裡砸錢,在江淮地區趁著兵荒馬亂流民很多的時候招兵,到張浚事發為止的明洪武三年、南宋隆興二年,一共招募了七萬多人當兵。
在兵力分配問題上,張浚主張先搭建三支屯駐大軍體系,再重建禁軍,因為防備明軍比較重要。
而趙昚出於對親自掌握軍隊的渴望,以及趙構所控制的四萬禁軍的威懾,便反對張浚的建議,要求先重建禁軍。
君臣二人一番爭論之後,達成共識,三萬軍隊充實禁軍,四萬軍隊組建屯駐大軍。
具體分配下來就是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各領一萬五千人先把禁軍的架子搭起來,趙昚親自掌握一支軍隊的願望達成了。
然後池州大軍因為本來就有人且防禦壓力不大,所以先維持一萬人的編制不動。
四萬大軍裡,因為鎮江府大軍還有一萬殘兵,所以就把四萬大軍分一萬五千人給鎮江府,剩下來兩萬五交給建康府。
於是李顯忠控制的建康府大軍和王方控制的鎮江府大軍分別有了大軍的底氣。
於是邵宏淵出動前的局勢江淮戰區局勢就是臨安禁軍七萬人,鎮江府、建康府和池州三支大軍五萬人。
南宋江淮戰區初步重建完成,再次擁有了理論上對抗明軍入侵的底氣和可能。
僅僅是理論上。
但就算是理論上,大軍的架子也搭起來了,至少看上去還是比較好看的,本來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誰能知道江南西路的匪患就在此時爆發了。
更要命的是,南宋戰敗了。
以京湖戰區軍隊為主力發起的剿滅行動慘敗,京湖大軍主力幾乎覆滅的情況下,還連累到了江淮戰區。
隨著邵宏淵所部的覆滅,池州大軍也隨之覆滅,江淮防線空了一角出來,五萬屯駐大軍減員一萬。
如果說因為明國也處在內亂狀態之下,所以這還不算什麼的話,那麼九江大軍和荊南府大軍的覆滅以及鄂州大軍的損失就真的很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