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倒是根據大理國的說法,蒲甘國去年才因為老國王的去世而換了新國王登基,當前狀態下不太可能對大明持敵視態度。
除非大明決定討伐他們。
大明又不是什麼戰爭狂,討伐他們幹什麼?
徐通是清楚大明國沒有進一步向南征伐的想法的。
把持住大理國,建立起大理行省,把這條商路掌控在手裡,進一步開啟川蜀手工業產品向南銷售的途徑,這就是大明國目前的全部想法。
至於蒲甘國之後會發生什麼,中央有什麼想法,徐通不清楚。
他覺得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大明對外征伐還是非主流,內部的改革才是真正的主流。
戰爭完全可以告一段落,能夠把內部問題理順了才是最重要的。
返回四川的時候,趙玉成和他說過,蘇詠霖對目前朝廷高層的一些人的態度是很不滿意的,覺得他們已經開始背離了大家最初的理想,有了封建大家長的意思。
蘇詠霖想要做的是糾正這股不正之風,對這些人進行一定的打擊,並且完成他所說的訓政,進入到憲政狀態。
徐通對這方面瞭解的比較少,還沒來得及學習,他打算大理的軍務告一段落之後,就好好學一下蘇詠霖這邊的憲政理念,看看這裡頭到底有什麼值得蘇詠霖如此大動干戈的存在。
因為明軍武德的過於充沛,大理所發生的叛亂一個月不到就被解決掉了,徐通統領四萬軍隊輕而易舉的解決掉了大理的反動聯軍,名正言順的把他們連根拔起,整體平滅。
隨後,他上報中央,把治理大理的後續任務交給中央,並且詢問中央對於蒲甘國的看法,並且提交了自己最新的駐防報告。
他認為,對於蒲甘國應該主要採取外交手段,先去打探一下蒲甘國對於大明的看法,如果對方願意做藩屬國,那最好不過,消弭兵災,也能省下一些經費來建設大理。
徐通雖然是戰將,但是他頗具政治眼光,認識到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也是政治的最終表達方式,雖然有矛盾,但是隻要政治上有解決的方法,戰爭作為最終解決手段就不該輕易使用。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民眾的生活不可能不受到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國內正常的建設。
這在過去十多年間也不斷的出現,只是當時的人們都習慣戰爭年代,也願意靠戰爭來維護和平,並不覺得被全面動員成為民夫然後為軍隊運輸量後勤給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徐通還是很有眼光的。
在前幾年寫給中央的軍情諮文當中他就提出,現在超過二十歲的人都還記得當年的苦楚,所以普遍能吃苦,也願意為了更好的生活吃點苦頭,忍耐力強。
但是二十歲以下的人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青少年,他們對於苦難的承受能力普遍更低,喜歡和平與安穩,不喜歡戰爭時期的艱苦生活,對於自己的生活品質會更加關心。
所以大明對於發動對外戰爭這種事情應該更加慎重,以免讓民眾感到反感。
(https:txt/book/19955/19955007/761795401htl)
txt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