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沒有沉淪, 反而愈發堅韌。
他憋著一口氣非要考上進士以證明自己的學問。
結果考中進士之後周圍人和物之間巨大的反差極大的刺激了他, 讓他開始懷疑這套體制存在的正當性。
連一向瞧不起他的岳父這樣的長輩都要在他考取進士之後對他小心翼翼甚至有些卑微,家裡所有人面對他都不敢大聲說話, 這套制度, 真的是正當的嗎?
他是希望得到尊重,可是他感覺他得到的甚至是他們敬畏。
他所讀到的聖人之言真的可以治國平天下嗎?
如果是的話, 為什麼他滿腹經綸的時候得不到尊重,甚至得不到家人的關懷, 卻在考中進士之後得到了尊重乃至於更進一步了。
家人都開始敬畏他了, 對他畢恭畢敬, 不敢有絲毫冒犯。
重要的到底是聖人之學還是進士身份?
他們真正在意的到底是我這個人還是我的進士身份?
他們是在和誰生活?
我?
還是進士?
我是誰?
聖人門徒?
國朝進士?
還是我自己?
他為此感到迷茫且痛苦。
巨大的痛苦之下, 他偶然間得到了一本名為《某氏政論》的奇書,閱覽之後大為驚奇,連續三月不停閱讀,三月不知肉味。
他反反覆覆觀看數十遍,遂大徹大悟,瞭解到了這套吃人的體制帶著怎樣的罪惡,也知道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瞭解了其中的深層邏輯。
最後他辭官掛印而去,奔赴人生的下一段征途。
他要徹底改變這套使人異變的體制,與他的同志們一起,實現徹底之變革。
蘇詠霖在裡頭添油加醋,塞滿私貨,甚至整出了夢幻聯動。
這就是蘇詠霖版本的《儒林外史》。
在繼承原書對儒生和科舉制度的批判內容的同時,在之後的內容上沒有掉頭往回走,而是一口氣直接朝著大破大立的方向疾馳而去。
為了寫這本書,蘇詠霖也算是把業餘休息的時間都給用上了,以老黃牛一般的敬業精神勇猛輸出,將自己的思想變成彈藥裝填進名為《儒林外史》的火炮之中,就等著那強悍的發射。
蘇詠霖認為這本書一旦成書,對人思想的衝擊力,尤其是對那些苦於科舉制度的儒生的衝擊力是相當大的。
就算是蘇詠霖也非常清楚,科舉考試製度之下,數百萬識字人口當中也只有那麼一小部分可以考取功名,而在這小部分當中,也只有極其微小的一部分可以更進一步考取進士,從而得到官員的身份,成為南宋王朝的擁護者。
而那些屢試不第者,其實是非常苦悶的。
絕大部分讀書人其實這一輩子都在南宋三級科舉考試的第一級當中被困著,終其一生都考不到第二等級,並且向第三等級衝鋒。
科舉考試帶來的社會內卷是非常非常嚴重的。
看著別人考取進士光宗耀祖,風風光光,萬人稱頌,而自己只能從黑黢黢的小路上偷偷離開,避免成為別人的陪襯,就像過街老鼠一樣生怕被人發現。
那種感覺是非常不爽非常難受的。
這種難受若只有一兩次還好說,還能透過時間消解,成為官員之後會越發的珍惜,越發的擁護王朝體制。
可要是一直考不中,那種絕望的感覺會有一定程度讓人覺醒一些,產生對科舉考試製度的懷疑,以及對這個社會的懷疑,進而產生叛逆的情緒,做一些反體制的事情。
比如寫一些容易被統治者封禁的只能在民間私下裡秘密流傳的小文章之類的東西。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