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也好,民眾代表會議也好,所有的制度變革都是為了工農群眾有更好的未來,包括他不做皇帝也是一樣的。
告別了齊河冶煉工場,蘇詠霖還計劃訪問周邊的三個工場、六個集體農莊,用大概三天的時間。
三天時間裡,蘇詠霖走訪九個集體經濟的代表場所,考察了這九個地方的執行狀況,然後讓隨行人員檢查他們各自的賬目,蘇詠霖本人繼續和工人們還有農民們做深入交談。
經過和農民們和工人們的深入交談之後,不出蘇詠霖所料,他發現,人們感到擔憂的原因其實高度一致。
擔心蘇詠霖不做皇帝之後,新的統治者不把他們當人看,他們習慣了在蘇詠霖的庇護下生活,離開了蘇詠霖,會讓他們無所適從,他們會擔心再次被官老爺們欺負。
因為過去的特殊情況和宣傳口的問題,他們只信任蘇詠霖這一個人,對於其他中央官員幾乎不瞭解,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也不知道他們的政治立場和個人觀念。
這種對中央官員的嚴重不瞭解所帶來的資訊差,成為了某些人利用民眾的焦慮發起逆襲的依仗。
他們靠著販賣焦慮,利用焦慮成功讓蘇詠霖吃了一次虧,不得不南下山東現身說法來解決問題,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蘇詠霖只有一個人,解決了一次,難保能不能解決第二次。
所以蘇詠霖一邊和農民還有工人們交流,讓他們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的意志,另外也開始就地向宣傳口布置任務。
從此刻開始,對於中都領導層的宣傳就要變化了,從對蘇詠霖一個人的宣傳轉變為集體宣傳。
什麼人做了什麼事情立了什麼功,都要宣傳起來,要讓民眾知道大明國不是隻有蘇詠霖一個人在為民眾謀福利,堅持為民眾謀福利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只是之前大家都不知道而已。
現在,大家可以瞭解,並且一定要知道中都城內有很多很多為他們的福祉而不斷奮鬥的人,有為了他們的美好生活而付出貢獻的人。
大明國不是隻有一個蘇詠霖,還有很多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