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大門外。
一輛輛三輪車沿街一字排開。
各種炒飯、炒粉、快餐、麵條等等應有盡有。
因為今天工地不開工,不少工人已經提前出來吃飯。
李成陽粗略掃了一眼。
十幾家攤販的生意,竟然都還不錯。
最好的一家,當屬佈置在路口,依託路口拐角空地的老兵大排檔。
在空地上架起遮雨棚,擺上一張張小桌小凳。
大馬力的風扇,嘩啦啦的猛吹。
不少工人坐在小板凳上,喝啤酒吃炒菜冷盤。
而用板車改造的灶臺前。
滋啦啦的油爆聲中,油光閃閃。
兩個廚師麻利的顛勺翻炒,忙得不亦樂乎。
繫著圍裙的一箇中年婦女,不斷的穿梭忙碌於各個小桌之間,端菜送酒。
一個年邁的老婦人,則手速很快的切菜切肉,補充冷藏櫃內消耗過快的食材。
而在空地的角落。
有個鬢角泛白,面板黝黑,臉上佈滿常桑皺紋的老頭。
他坐在小馬紮上,正難掩笑意的,淘洗大盆子裡的碗筷。
看得出來,這家店的生意是真好,一家人也是打心眼裡高興。
這兩年龍國經濟發展無比迅猛,又掀起了基建狂潮。
大量的農村人背井離鄉。
有的人進了工廠工地,也有的做起了小商販小餐館。
但不管做什麼工作。
只要勤勞吃苦,一個月掙的錢,比在農村老家辛苦一年的收成還要多。
而眼前這一家子。
生意這麼火爆,恐怕一天就能純賺好幾百。
一個月隨隨便便,都能掙個一兩萬。
而掙了錢,就能蓋新房、買傢俱家電。
單身的可以更容易討老婆。
而已經有孩子的,自然再也不用愁供不起孩子讀書。
所以一家人即便再辛苦,笑容都是開心的。
李成陽特別喜歡這種路邊店。
感覺高檔餐廳的菜餚,都沒有這種路邊店的好吃。
即便環境看起來有些粗陋,菜品也談不上精緻。
但味道是真的好,特別下飯。
關鍵是價格還不貴。
飢腸轆轆的李成陽,自然快步走向了一張剛空出來的小桌。
剛坐下,熱情的老闆娘就拿來選單。
“師傅,吃點啥?”
聽到這濃濃的漢東地方口音。
李成陽抬眸笑問道:“老闆娘,你是漢東人呢?”
“對呀,我們是漢東呂州的。”
老闆娘手裡拿著小本子和圓珠筆,熱情的笑問道:
“師傅你是哪兒的呀?”
“我中江的。”
李成陽隨口回了一句,便開始看選單。
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
選單上的菜品,都是一些工序並不複雜,很快就能炒出來的家常菜。
工地上的工人們出來吃飯,肯定要的就是好吃不貴、上菜很快。
而一些比較複雜的大菜,比如燉肘子、土豆燒排骨等。
都是提前準備好的,一盆盆放在架子上,隨時可以舀一份上菜。
“你是中江的呀!”
老闆娘笑道:“看你挺面生的,你是最近才來這工地的吧?”
“是啊!昨天剛到。”
李成陽並沒有選擇隱瞞,而是實話實說。
他特別清楚。
這些守著工地,靠工地吃飯的商販,都特別精明,而且記憶力超強。
哪些工人經常來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