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蜚英館石印本。該版本附畢沅《續資治通鑑》。
民國刊本摺疊
(四)民國刊本:
1。民國元年:涵芬樓鉛印本。附《通鑑釋文》十二卷。
2。百衲本:書題作《百衲本宋本資治通鑑》,民國八年商務印書館附設圖書館影印本。
3。上海國學整理社刊本。
4。影印宋刻本,《四部叢刊》初編,民國十八年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備要》,民國二十五年鉛印。
注: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的注本最為人稱道,現為最通行版本。
作品評價摺疊
《資治通鑑》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註《資治通鑑》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列舉、數不勝數。作為歷代君王的教科書,對《資治通鑑》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都不可以和《資治通鑑》媲美。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與司馬遷的《史記》並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鉅著,所謂“史學兩司馬”。南宋史學家王應麟評價說:“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鑑》者。”
宋末元初胡三省評價此書:“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通鑑》不特記治亂之跡而已,至於禮樂、歷數、天文、地理、尤致其詳。讀者如飲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司馬光的思想對中國的影響巨大,他提出的天地是萬物父母,人類是萬物之靈,主張各民族平等,愛護生命的主張對中華民族發展產生了進步作用。他生活的時代雖然是中國分裂的時期,但是他卻受到各政權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尊敬。元朝在統一程序中司馬光的思想是主要指導理論,被成吉思汗稱為“天賜蒙古的人”耶律楚材,父親耶律履和薦舉他任職的承暉都是司馬光的崇拜者。都是傑出人物,耶律楚材主張的仁義改變了早期蒙古殘暴政策,推動了蒙古進步、文明。建立元朝的蒙古傑出君主忽必烈出征時也讓賈居貞給他講授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賈居貞也同樣是名臣,反對攻日本,父子皆是副宰相。木華黎的後裔相威也擔任宰相,向忽必烈敬獻《資治通鑑》蒙古譯本,可見木華黎家族對司馬光思想理論的重視,就像木華黎對史氏家族的重用那樣。史氏家族最有影響的史天澤是司馬光的崇拜者,最喜歡《資治通鑑》,他是漢人中任職最高、最有實權的大臣,他擔任右丞相封鎮陽王。漢人中少數封王的很多原是國公,只是去世數十年後延祐年追封。很多地位比史天澤低的都封公爵,史書載只有史天澤未封國公。只封王。忽必烈時代有人讒言說史天澤勢力太大,可見其地位和影響。史天祥主張仁義,救助過吾也兒、木華黎最親近的史天祥和解救嚴實的史天倪都擔任要職統領蒙漢眾軍,都主張仁義愛民。元朝是各民族聯合政府,是中原文化向各民族和世界傳播的時期,先進和文明的理論、科學也被各民族接受。司馬光的理學思想也得到推廣,也正是這一時期司馬光逐漸開始被尊為儒家三聖,在許謙的著作中,他稱司馬光去世為理學發展階段的標誌,與古代把孔子去世作為經學發展階段標誌同樣,認為司馬光與孔子相仿,說元朝統一前的戰亂是因為司馬光去世後,倫理敗壞的結果。元朝在統一不久後就開始在全國發行蒙文、畏兀兒文的《資治通鑑》,如同司馬光提倡的民族平等、統一、仁義的理想那樣,元朝早期社會發展進步是建立在進步思想、文化基礎上的。尊敬、崇拜司馬光,認真學習《資治通鑑》的元朝傑出人物都是推動了歷史向前發展。
清代顧炎武在《日知錄。著書之難》中高度評價《資治通鑑》和馬端臨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