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整個將門都支援趙宗景,那姐夫的奪嫡大業可就有麻煩了。
高士林思量半天,一扭頭,直奔汝南王府而去,他要趕快去通風報信。
相比起將門子弟心思各異,算計滿腹,一個老人顯得非常單純,非常高興,這就是剛剛調入京城,出任三司使的曾公亮。
此老可不簡單,他為官近三十年,政績卓著,頗有聲望。當初在慶新政的時候,他也是堅決支援的一個。
只是曾公亮和其他人不同,他不光有一張嘴,還有實際行動。
曾公亮曾經編纂過《武經總要》,要說起這部書,堪稱大宋版的軍事百科。
一共40卷,分為上下兩部分,在上卷,曾公亮敏銳指出,為了防止軍閥格局,藩鎮林立,大宋進行了一系列的收權行動,結果卻是矯枉過正,弄得兵不知將,將不識兵,導致仗仗失利,節節敗退。
他還提倡要嚴格訓練,主張兵家用人,貴在隨其長短而用之。
在下卷之中,他更是收錄了各種武器戰法,配上了圖示,十分精美,條分縷析。
六藝學堂下面設有武學院,其中《武經總要》被王寧安放在了第一位,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孫子兵法》。
王寧安認為奇謀妙計,運籌帷幄,雖然不可缺少,但是真正的制勝關鍵還是實力!落到具體就是兩條,一個是士兵的素質,一個是武器的質量。
這兩條《武經總要》之中都有詳細論述,王寧安曾經不惜重金,讓人印製1000套,發給每一個武學院的成員,奉為圭臬。
說起來慚愧,《武經總要》已經出來了六七年,可是隨著慶新政失敗,文官之中,沒人支援推廣,武將更是一幫大老粗,沒人願意下功夫學習。
王寧安成了推廣《武經總要》的第一人,雖然和曾公亮第一次見面,但兩個人神交已久,可以說是一見如故。
曾公亮不同於那些瀟灑飄逸,風度無雙計程車大夫,老爺子長相普通,非常平易近人。他算是大宋官場上為數不多的實幹派,早年就率領百姓治理水患,後來又研究兵法,造詣很深。
曾公亮拉著王寧安的手,哈哈大笑,“我都聽醉翁說了,真是想不到,老夫費盡心血著書,竟然牆裡開花牆外香,讓小王大人給發揚光大了。”
王寧安誇張道:“老大人,你不會找我要版權費吧?”
曾公亮一愣,隨機朗聲道:“怎麼能不要?”
老頭指了指那一堆銅山,笑道:“從現在開始,每年1000萬斤銅,少一點都不行!”
王寧安一拍胸膛,笑道:“這算什麼,老大人需要,一年三千萬,五千萬,也沒問題。”
曾公亮板著臉道:“什麼是老夫要?弄得跟貪贓枉法似的,是大宋需要啊,這錢荒太惱人了。”
曾公亮感慨萬千,他接任三司使,鑄幣也是他負責的工作之一。
前些年為了應付李元昊叛亂,朝廷發行許多鐵錢,剛開始鐵錢還能維持和銅錢一樣的價格,可最近幾年,鐵錢崩潰,市面上銅錢嚴重匱乏,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以物易物,非常不方便。
滇銅來了,可謂是及時雨,老頭一顆心落在了肚子裡。
他圍著銅山,轉了半天,頻頻點頭,這些銅有黃銅,還有白銅,雖然品相不一,雜質也稍微多了一些,但是製作銅錢,完全沒有問題。
……
曾公亮很滿意,可有一個人卻氣瘋了,那就是國舅爺曹佾。
他趁著曾公亮看銅去了,一把拉著王寧安,到了空出來的船艙裡,暴跳如雷。
“我說二郎,咱麼兄弟一場,你可不能坑我!這明明是我派人費了好大勁兒,從大理弄來的,怎麼成了你的功勞?當然了,你搶功勞也就算了,可是你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