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床架屋,有所不妥!”
“王相公這話,老夫不敢苟同!”
范仲淹道:“國子監沿襲唐制,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吏子弟,後來慶曆年間,增加員額,但是也不過區區200人而已,且這些人都是按照官吏來培養,只教授十三經,詩詞歌賦等科舉內容,與六藝學堂可不一樣!”
趙禎笑著問道:“範相公,你覺得六藝學堂有什麼不同?”
“啟奏陛下,六藝學堂首先要足夠大,眼下滄州的六藝學堂有三千弟子,到了京城辦學,至少要有一萬人。而且六藝不單純是培養做官的人才,還要包羅永珍,提供一切學問。眼下六藝就有經學院、商學院、算學院、武學院、醫學院、百工院,以及速成科和預科。”
范仲淹詳細講解了六藝學堂的構成,同時,也告訴了所有人,六藝學堂人才輩出的奧妙。
首先六藝學堂經過多年的探索,已經形成了完備的教育體系,和當初王寧安設計的稍有不同,首先七歲以上的兒童,繳納學費之後,進入預科,完成三年學習。參加升學考試,當然外人也可以直接報名,透過考核,進入六藝學堂,前三年是通識教育,不只是儒家經典,也包括算學、天文、地理、農學、體育等等科目。
完成這三年的學制之後,可以根據興趣,進入各個學院,又是三年,一共九年時間,除了經學院是為了科舉而準備的,其他各個學院,都是培養專門人才。
“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三年通識教育,學生們就要,完成識字,精通《九章算術》,學會騎馬射箭,如果不能透過考核,是要留級的。進入各個學院之後,要磨礪自己的專業才能,大凡從六藝走出來的學子,除了有志於科舉的,其餘學生已經進入各個行業。”
趙禎好奇道:“範相公,他們現在如何?”
“陛下,如今平縣,滄州,河北,乃至山東,甚至嶺南,都有六藝的學生。以算學院和商學院為例,很多人還沒有畢業,已經提前被各大錢莊商行看中,簽下了約書,說來慚愧,有的學生畢業第一年,就能拿到一萬貫的薪水。甚至有商學院和百工院的學生聯手辦作坊,經營商業,一兩年的光景,已經積累了幾十萬的身價財富,每年光是給朝廷提供賦稅就有5萬貫,還解決了上千人的工作。”
范仲淹十分欣慰道:“老臣在六藝學堂的幾年之間,親眼目睹了學生們有所成就,實在是老懷大慰。以往的書院學堂,都把學生侷限在科舉這一條獨木橋上!事實證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寫文章,都能當官,孔夫子尚且講究因材施教,千人千面,好些人熬幹了心血,熬白了頭髮,也沒法考中進士。與此同時,是我大宋的工商,財務,航海,醫學……方方面面,都缺少人才。過多的人湧向科舉,其他地方,卻求賢若渴,這很不正常!”
范仲淹頓了頓道:“陛下既然賜下皇家二字,士農工商,皆是陛下子民,豈能獨獨重視官吏?六藝學堂不是國子監,也不是太學,只是培育人才的所在,凡是有心求學之人,都能在六藝找到喜歡的專業,找到自己的價值。”
啪,啪,啪……
趙禎帶頭鼓掌,欣喜道:“範相公說的很明白了,六藝和國子監太學不同,是面向所有百姓,六藝的學子更不是一心求取功名,倘若國子監和太學還擔心六藝學堂會衝擊他們的地位,那就應該奮發向上,努力圖強,真正替大宋培養人才,而不是怨天尤人,打壓異己!”
趙禎氣勢洶洶,俯視著幾位相公,“近些年,國朝論才大典,所取之人,朕很不滿意,六藝學堂進入京城,就是改變的開始。從今往後,廢止太學體,增設通識科目,作為科舉的預試,嚴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學無術之徒,進入朝廷,敗壞士林風氣!”
“皇家學堂,至關重要,範相公,晏相公,你們二位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