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兼聽則明。但聽聞數日前,瀕臨海域竟有敵寇覬覦,若鄭和出海,需小心為上。”
朝堂之中,一時間,許多大臣皆感到不安。有的人雖是心存疑慮,卻也紛紛附和李景隆,似乎他們早已習慣於在權謀的遊戲中選擇站在強者一方。
“我國與東南諸國關係良好,若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豈非是對大明之不敬?”朱元璋心裡憤怒,厲聲回應。然而,李景隆的表情依舊是那般平穩,而他的目光,已悄然傳遞著訊號給那幾位投靠於他的官員。
“陛下所言在理,但小心使得萬年船,切不可忘了敵人的存在。”李景隆微微一笑,眉間刻意流露出幾分誠懇,他的手指輕輕敲擊龍椅,似乎在暗示著什麼。身邊的官員們也紛紛附和,壓迫著朱元璋,讓他漸漸陷入了懷疑之中。
就在這一刻,朝堂上的氣氛變得幾分詭異,朱元璋漸感胸口泛起一陣不適,愈發感到前所未有的壓迫感。沉重的權謀之戰,似乎已經開始悄然展開。
幾日後的一個夜晚,李景隆與幾名心腹官員在東宮暗中商議。 “明日即是朝會,陛下在鄭和出海的事上必將繼續堅持,而我便可以趁機揭發出他私通倭賊之事。”李景隆說罷,心中暗喜,彷彿已預見政權的曙光即將來臨。
正當計劃即將付諸實施之際,朱元璋卻在一次夢中看到了自己年少時的貧賤生活與銳意圖強,他心中浮現出重重疑慮——難道這一切皆是權力對他的禁錮?他在夢中徘徊,無法入眠。
第二天早晨,朱元璋信心漸漸消耗,眼神中流露出幾分疲憊,而李景隆一行早已在朝會上佔據了先機。
當闖入朝會的瞬間,李景隆探手向眾大臣示意,緊握著一封信件,聲如洪鐘:“陛下,今有密信在此,不知可否公開?”朱元璋一震,心中倍感不安,李景隆的這一舉動,顯然早已針對自己而設。
信件被攤開,字裡行間盡顯對朱元璋及其親信的不滿,直言鄭和私通倭賊,極言許多官員受其牽連。倪瓚見狀慌忙起身,試圖為朱元璋解圍:“李宰相,言之無物,無憑無據,怎可主張!”
李景隆卻不以為然,他冷笑道:“倪侍中,你這是對陛下的明白挑釁,要知道,證據就在於掌握的權勢之中,無需說服,而是毋庸置疑!”
朝堂之上,氣氛驟然緊張,朱元璋被逼得面色煞白,心中思緒萬千,難以抉擇。倪瓚面對李景隆的攻擊顯得無能為力,反而愈發顯出朱元璋被孤立的局面。
“聽我言來!我絕不容許任何人誣陷我,我的大明,怎容此等奸佞之徒!”就在朱元璋面臨困境之際,倪瓚目光向前,凝重地道:“陛下,容我去探查一番,倘若此事乃是冤屈,必將還我以公道!”
朱元璋還是在李景隆的逼迫之下,心如刀絞,望著朝廷之下這些高官顯貴,竟感覺自己是一位被孤立的帝王。他努力平息內心的波動,然後一聲大喝:“眾卿,可否願意與我共查この事?”
眾大臣間的氛圍愈發複雜,他們貪圖名利,卻又懼怕權力漩渦的瀕臨。此時的皇帝與李宰相,猶如兩股暗流,激流湧動,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即將上演。
一週後的平南王府,鄭和正慌忙回朝,心知此番出海的地位岌岌可危。他很清楚,李景隆暗中搗鬼已非秘密,更深知可能的後果。平南王老弱病殘的世態瞬息萬變,若換做他人,恐怕早已撤退。
鄭和在馬車上,眉頭緊鎖,思索著過去經歷和現狀之間的巨大落差。而他身邊的一名親信則沉默不語,心中也有千般感慨。就在此時,鄭和心底隱隱覺得,自己或許無力再幫助朱元璋,他不願意與國王一同承受這滔天的壓力,卻又始終無法找到出路。
“前方即將回朝,你可願忠心不二,守護國難?”鄭和終於轉頭問道,言語中卻充滿了一絲恍惚與無奈。那親信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