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得格外激昂,面容也因為期待而愈發猙獰。
天不遂人願,李景昂的密謀不過是螻蟻之行,第二天早晨,他便在皇城大牢中無辜被捕,打破了這般的美夢。朱元璋得知此項訊息,心中早有決策:“不必赦免,必將其斬首,以震懾亂臣賊子!”
然而,處理李景昂之時,朱元璋卻在內心深處感受到一種複雜的情感。他崛起的歷程中曾結下兒女情長,李景昂雖是敵對,卻也是曾經一同征戰的兄弟。決斷的時刻,皇帝望著面前的刀鋒,似乎可以聽到內心深處的掙扎。
經過審判,李景昂被劃為叛賊,最終在眾人的唾罵聲中梟首示眾,作為對潛在威脅的警示。事件迅速傳遍南京城,朝野上下震動,人心惶惶。他們感受到的不是如何扶持新的治國之路,而是一種為了權力而割席斷交的冷酷。
與此同時,這樁驚天動地的大案引起了更深層的猜疑,朝中權臣開始對朱元璋心生恐懼。在此之後,一些本應忠心耿耿的大臣開始安靜的聚在一起,竊竊私語。“這位皇帝,果然是深不可測之人,咱們若不防備,只怕會成為下一個李景昂。”其中一位權臣小聲說道,目光在四周掃視。
然則,朝堂之上的陰雲仍未散去,在李景昂被殺後,朱元璋在大殿上再度召開朝議,直截了當地質問眾臣:“今後,誰敢隱瞞半點可疑之事,李景昂便是前車之鑑!”
“皇上明察,臣等定會守土有責!”各位大臣紛紛低頭,虛心接受,然而滿臉恐懼的神情卻讓這場朝議徹底變味,他們心中的鬼祟和不安一鼓作氣,透過殿堂的輝煌化作了更加濃烈的隱憂。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權力如同雙刃劍,捏在手中,總是會刺痛的。他恍惚間明白,自己所建立的並非是一個以忠誠與信任為基石的國家,而是建立在恐懼與情義破裂之上的牆體。
而那些曾經的開國功臣們,皆心有慼慼,開始在暗中互生疑慮,權力之爭似乎也在醞釀一場更大波瀾。
最終,連綿的疑慮與不安依舊在朱元璋的心中盤旋,戰爭和權謀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一個個不可觸碰的人性秘密。大案雖然從李景昂始起,卻無疑成為了朱元璋心底更大權力鬥爭的開始,接踵而來的,仍是那些跨越生死之間的忠詔與背叛。
時光荏苒,朱元璋在回顧往昔時,終於明白權力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深陷的他再也逃不出,也無法改變這一切。
然而,在追逐權力的同時,他能否避免朝堂上暗流湧動的一幕幕再度上演,唯有時間才能給予最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