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像磚頭一樣大,幾乎有2磅重。當時,這種手機經常在香港電影裡作為黑幫大哥打人的武器出現,因此被人們稱為“大哥大”。
據《資訊時報》的報道,當徐峰告訴他的朋友這個磚頭一樣的裝置可以打電話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相信。為了證明給大家看,徐峰甚至當場給他在香港的朋友打了個電話。
1987年,中國的無線通訊行業仍然是個敏感行業,涉及包括國家安全、頻譜分配在內的很多問題。甚至有些人還把它和意識形態聯絡在一起。到1987年年底,像徐峰這樣的手機使用者總共有700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商人、官員和一些軍方人士。
當時,也許正是因為中國對無線通訊的管制,手機很快變得供不應求。在黑市上,一臺手機甚至被炒到了6萬塊,這還不包括每月可高達1萬元的通訊費。
“當時,大哥大已經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這種象徵含義甚至遠遠超過了它的通話使用功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室主任史煒在2007年的一篇回憶文章裡如是說。
“那時候的電話資費比現在要高,每個月的話費基本都在千元以上。即便如此,到了交話費的日子,大家還是心甘情願地趕著去排隊交錢,因為在那個資訊渠道匱乏的年代,手機所帶來的資訊價值往往比話費本身要高得多。”
在最初的6個月裡,徐峰的手機只能在廣州市內使用。在隨後的幾年裡,無線通訊服務被逐漸推廣到了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大城市。
然而直到90年代,當中國開始將行動通訊產業商業化並發展基於第二代行動通訊技術的GSM和CDMA系統時,中國的手機使用者數才迎來了爆炸性的增長。與模擬技術相比,第二代行動通訊技術具有更強大的服務能力和更多的增值服務,比如手機簡訊。
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國還沒有###,國內所有的固定電話網路和行動通訊網路全都由中國郵電部統一運營。這種壟斷直接導致了當時###行業的低效率。到1992年年底,中國等候批准的固定電話申請數量達到了100萬。等候數年並花費5000到6000元才能在家裡裝上電話,這是當時的許多中國人都遭遇過的經歷。對於政府來說,利潤和周到的服務似乎並不是最重要的。而在行動通訊領域,情況甚至更遭。
有趣的是,90年代中國通訊行業的壟斷意外地使尋呼機廣受歡迎。截至1999年年底,中國的尋呼機使用者達到了4674萬。然而到2000年年初,隨著###資費的下調,人們對於尋呼機的狂熱逐漸退去。
90年代初,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政府開始考慮在電信行業引入競爭。作為這項舉措的一部分,中國聯通於1994年成立。
由於外國投資者的幫助,中國聯通在成立的第一年便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廣州建立了GSM網路。隨後,聯通迅速把網路擴充套件到全國。2002年,中國聯通又建立了CDMA網路。
中國聯通的建立被譽為是###業改革的重要標誌之一。###業專家陳如明認為中國聯通的建立極大地促進了無線通訊在中國的大規模應用。
為了應對聯通可能帶來的衝擊,中國郵電部於1994年決定將其下屬的電信業務獨立出來組成一個獨立的機構,這個機構就是後來的###。2000年,###的移動業務又被拆分出來,成立了###公司。如今,###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運營商。
除了打破壟斷,政府對於電信業務的拆分也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農村電信市場的發展和###通訊的普及。
手機:當奢侈品變成必需品(2)
從1987年到1997年,###電話使用者從零增加到300萬。到2001年,這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