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吏司主事,歷員外郎、郎中等職,在刑部任事六年。天啟二年 擢升浙江提學僉事,以才高識士,所選人才皆俊奇,為朝廷所器重,兩年後升遷兩浙承宣佈政左參議。天啟六年,洪承疇升陝西督糧參政。
天命初年七月,陝北地區爆發農民大起義。明廷令三邊總督楊鶴"剿撫兼施、以撫為主"。二年,農民軍王左掛、苗美率兵進攻韓城。陝西總督楊鶴手中無將,情急之下,令當時還是參政的洪承疇領兵出戰。洪承疇斬殺敵兵三百人,解了韓城之圍,頓時名聲大噪。三年六月,洪承疇被任為延綏巡撫。王左掛降而復叛,被洪承疇誅殺。作為楊鶴手下干將,本該支援上司的招撫政策,可是洪承疇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僅剿匪,且並殺降。當時被其殺掉的投降流寇多達數萬。其實如果讀過明末"賊軍"史就不難發現,李自成、張獻忠曾多次詐降,養精蓄銳一段時間後再反。明朝多次對"賊軍"剿而不死,就是因為這種詐降。由此可見,洪承疇在這方面是頗有先見之明的。明廷無力養活大批饑民,已就撫者,紛紛再起。
天命四年,三邊總督楊鶴為此被罷官入獄,洪承疇繼任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改楊鶴的"邊剿邊撫(誘降)"為"全力清剿"、"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方針,集中兵力進攻陝西農民軍。五年春,一股農民軍由於頂不住官軍的壓力,向慶陽突圍。洪承疇親赴慶陽,指揮會戰,與總兵曹文詔、賀虎臣一起圍剿農民軍。雙方在西澳激戰數十次,農民軍損失慘重,首領可天飛被斬殺,部將白廣恩投降。曹文詔又剿賊於耀州錐子山,賊殺獨行狼等後投降,洪承疇命令屠殺四百人,剩下的皆遣散。
農民軍轉進至明軍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鄖陽為中心,分部來往穿插於豫楚川陝之間,進行遊擊性質的流動作戰。洪承疇為改變被動局面,以重兵包圍起義中心地區,實施重點進攻,高迎祥義軍接連敗於確山、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市西南)等地,被迫轉入西部山區。明廷為改變"事權不一、相互觀望"被動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圍剿"方針。崇禎十一年九月,清軍兩路南下,京師戒嚴。兩面受敵的明朝不得不從西線把主帥洪承疇調來,與孫傳庭率軍入衛。是年秋,皇太極領兵攻佔義州,以此為基地,展開對錦州的圍攻戰。崇禎帝也極力加強對山海關和錦州的防守。
洪承疇調任薊遼總督,領陝西兵東來,與山海關馬科、寧遠吳三桂兩鎮合兵。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為犄角。清軍攻錦州及寧遠,洪承疇派兵出援,敗於塔山、杏山。為挽救遼東危局,明廷遣洪承疇率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
兵唐通、薊州總兵白廣恩、玉田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等所謂八總兵兵馬,領精銳十三萬、馬四萬來援,集結寧遠,因為政治不和素與魏忠賢相抵,互為死敵。範龍錫禮部尚書、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李標為首輔,龍錫與劉鴻訓協心輔理,朝政稍清。審理魏忠賢逆案多半由他主持,奸黨分子對他恨之入骨。
錢龍錫極力舉薦袁崇煥為東北關寧(今山海關,寧遠)軍統帥,鞏固邊防。等到袁崇煥殺毛文龍,他被彈劾為與袁崇煥同謀越權擅殺大臣等多罪。遂託病辭官歸鄉。當時的魏忠賢餘黨聚謀汙衊袁崇煥為逆首,錢龍錫等為逆黨,天命十十三年袁崇煥被殺害後,錢龍錫因袁案受到牽連被判為死罪,經一些大臣極力嚮明思宗崇禎帝陳述求情,才免其死罪,但也被關押。結果錢龍錫被長期關押在獄。後發配戌守定海衛。福王時復官歸裡。不久病逝。其胞弟,錢文臣,錢玉彰此刻正在甘肅蘭州、川陝、寧幾省練兵與駐守,不一月餘得知京師胞兄錢龍錫業已病逝,於是痛苦憤怒、不出七日糾集自己手下十萬“精兵”準備進京“問責皇命”。
天命十三年秋八月,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