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的優待。當然,他們的女子上學的問題,就更不會提到我們的議事日程上來。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唇亡齒寒: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思考(2)
這樣下去的結果,早晚會成為我們難以下嚥的惡果,成為積重難返的城市之痛。因為人為的不平等,必定會有一天報復我們的城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城市化程序和我們經濟的發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依賴於農民工的,農民工所付出的血汗代價,我們不能夠被忘恩負義,視而不見。作為城市裡出現的第一代和第二代農民工,在本質上還是農民,或者沒有完全脫胎於農民,他們對於城市還是隔膜的,或者說對城市還沒有提出過多的要求,他們最終歸宿還是要落葉歸根,回到家鄉農村去的。但是,他們的孩子,特別是出生在城裡並一天天長大在城市裡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完全不一樣,他們對於農村的印象和歸屬感,沒有他們的父母那樣的強,城市生活的影響和誘惑,又會使得他們不可能如他們的父母一樣只是把城市當成打工的漂泊之地,他們更願意成為城裡人,這從他們的打扮飲食和愛好,已經越發顯示出趨光性一般他們向城市靠攏的天性。但是,城市並沒有完全的接納他們,首當其衝的,沒有城市的戶口,便如一道石門,令他們無法開啟真正能夠通往城市的道路。他們變成為了中國城市中第一代邊緣人,他們是無根的一代。
他們大多居住在城市的邊緣,城鄉結合部,比如在北京的肖村橋和西紅門附近,那裡已經成為了貧民窟。我曾經特意去過那裡一次,看到的景象觸目驚心,擁擠的房屋,發臭的小河,垃圾四散,汙水橫流,但炊煙繚繞,生機盎然,人員出出進進,密集而繁忙。室外擺著的破舊檯球案子,低矮屋子裡壅塞著的簡陋網咖,是他們的娛樂生活。這裡和燈紅酒綠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區不過一箭之遙,卻分明是兩重天地。他們的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他們對於一箭之遙的城市,有著天然的隔膜和牴觸,乃至敵視。如果生活境遇一旦發生了變化,或者一旦遇到風吹草動,這裡便不可能站在城市的一面,他們便會理所當然的敵視城裡人,站在城裡人的對立面。
這樣說絕對不是危言聳聽,2005年發生在法國巴黎城鄉結合部發生的持續十天的騷亂,就已經為我們提前上了一課,那些燒燬汽車和房屋,打砸搶店鋪的人,大多是非洲移民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幾乎和我們這裡差不多,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法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大量湧入城市的非洲移民,成為了法國的勞工,和我們的農民工的性質是一樣的,他們居住在廉租房裡,辛苦勞作,生兒育女。三十多年過去了,如今,那些移民的後代都長大了,由於教育的缺少、社會的歧視、機會不均等,以及種種歷史遺留和衍生的問題,使得他們集中居住在城鄉結合部的貧民區,便容易造成這樣的事端。
也許,這確實應該成為我們的前車之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於教育的投入實在太少,和世界通用的教育投入不成比例。我們過於強調經濟發展的硬道理,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沒有把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和城裡的孩子教育一樣一起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只是聽其自然發展,很少的農民工學校,可憐巴巴的散落在城市的邊緣,任其自生自滅,時刻面臨著資金,校舍、師資等問題的困擾,確實境遇艱難。即使這樣的打工子弟學校,絕大多數不是政府行為,而是出於好心的企業資助,或農民工的自救。
農民工子女上學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的擺在我們的面前,如果農民工的女子的教育問題得不到解決,進而不能夠透過教育,給予他們更多的平等機會,解決他們生存的出路問題,讓他們漸漸的融入城市,真正成為城市人,起碼讓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奮發圖強的傑出的人,如電影《貧民窟裡百萬富翁》一樣,也能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