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農業局的各級領導眼睛裡第一次冒出了曙光!
王平的話也勾起了他們的好奇,他們很想知道第一個發現農作物雜種優勢的科學家是誰?史安教授長期幾十年致力於育種研究,對於這個對育種研究毫無幫助的常識問題,猛地一下卡住了。因為這個問題,是屬於文史,並不屬於任何種子科學。
史安教授的臉更加難看了,要承認自己不知道,他高高在上已經習慣了,一時間難以轉圜。但是要說自己知道,自己又一時間根本想不起來。
這個問題,很生僻啊!
其他的專家教授都面面相覷!
誰也沒有想到王平會問出這個問題出來!農學院的領導們也臉sè僵住了,因為一瞬間,沒有人出來替史安教授解圍!
王平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說道:“北魏的《齊民要術》按成熟早晚、苗稈高下、收實多少和米味美惡等記載粟品種86個。明代的《理生玉鏡稻品》詳細描述了嘉靖年間江蘇蘇州地區的水稻品種,是中國最早問世的水稻品種志。至清代;《授時通考》已分別收錄粟和水稻品種約500個和3400多個。”王平的目光掃視全場,專學者們的臉上笑容漸漸凝固!
“近代育種技術和理論的發展始於西歐。1719年,費爾柴爾德最早進行植物人工雜交併獲得雜種。費爾柴爾德就是近代農業歷史上第一個發現雜種優勢的農學家。1823年,奈特在豌豆上發現父母本對雜種一代的貢獻均等,二代有分離現象。1843年,庫爾特首先採用個體選擇法進行禾穀類育種。1856年;德維爾莫蘭明確提出用“後裔鑑定”法檢查甜菜的選擇效果,這就是“維爾莫蘭分離原則”。1849年,加特納指出親本雜交一代、二代之間存在一定關係,並發現不少雜種一代生長健壯。1859年,達爾文寫了《物種起源》一書,1876年再出版了《植物界異花受jīng和自花受jīng的效應》,這兩本書中,闡明瞭選擇和雜交與進化的關係,對作物的雜種育苗產生了深刻影響。”
整個會議室裡,只有王平一個人的聲音了,其他人連呼吸聲好像都消失了,一連串的資料,令全場鴉雀無聲。易思手中舉起的照相機都沒有按下快門,怕打攪到會議室裡的奇異的安靜。
濟濟一堂的專家學者領導們全部鴉雀無聲!而王平的鋒芒,不過才剛剛亮出來一點點而已!
106章 會議室之震撼驚醒(更3)
(這是農曆2012最後一天,辭舊迎新,大家同樂!)
**********
毫無疑問,王平的農學知識罕見的廣博!他的確是個鄉下小社員,但是,他也毫無疑問的,是個真正的農學天才型人才。
這些知識,不是農學專家,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就算知道,看過,也很難這麼清晰的記住年份,除非是天天搞學術研究的專家們。就算天天搞學術研究的專家,在演講的時候,都要查資料做備案,而王平是張嘴就來!
史安教授的嘴巴張開忘記了合上。而王平在微微一笑之後,還在從容不迫的繼續:“1903年,約翰森提出純系學說,為純系育種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區分遺傳變異和環境變異提出了有力的論據。其後,歐洲和北美逐漸形成了現今通行的系譜選擇法及其變通做法。1909年後,瓊斯育成第一個玉米雜交種,並於1920年提出生產雙交種的方案,為育種中廣泛利用雜種優勢開創了新途徑。20世紀40年代,配合力概念、輪迴選擇法、輻shè育種、其後的化學誘變、使多倍體育種成為可能,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