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快,管家來報,晚餐做好了。
吃完晚飯,林淺夏和楊舒雅並沒有留宿葉雲州家,因為明天她們有考試。
所以,葉雲州只得安排司機將兩人送回燕大。
晚飯後,葉雲州洗漱完回到書房,繼續開始工作。
不過,當他開啟電腦,瞬間被瑞士銀行系統爆雷的訊息吸引。
那些存款在瑞士銀行的客戶賬戶資金一夜歸零,客戶們最初的反應是極度的憤怒和震驚。
那些擁有瑞士各家銀行賬戶的個人或家族,有的是早已遺忘這筆財富,有的則是因種種緣由多年未打理。
像一些歐洲古老家族,習慣將部分資產長期存放瑞士的銀行,當作家族傳承的“壓箱底”財富儲備,聽聞清零訊息,家族長輩們震怒不已,覺得世代積累的財富被莫名剝奪,紛紛指責瑞士銀行背信棄義。
普通客戶更是難以接受,辛苦積攢、寄予厚望的存款憑空消失,很多人第一時間致電瑞士銀行客服,卻遭遇長時間佔線,接通後得到的也只是模稜兩可的回覆,這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不滿情緒。
憤怒驅使客戶們團結起來展開維權。
在瑞士本地,客戶們自發組織遊行示威,手持標語牌聚集在瑞士各家銀行各分行門口,高呼“還我存款”“瑞士銀行欺詐”等口號,引得路人紛紛側目、媒體爭相報道。
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年輕氣盛的繼承人,不同年齡層次的客戶都參與其中,他們要求瑞士銀行立刻徹查、恢復賬戶資金原狀,並給出合理的解釋與補償方案。
,!
國際客戶也沒閒著,透過所在國律師團隊,依據瑞士銀行開戶合同、國際金融法規等,向瑞士銀行發起跨國法律訴訟,一時間,瑞士銀行被來自全球各地的訴狀“淹沒”,陷入應訴的巨大困境。
許多原本指望這筆“沉睡資金”改善生活、助力事業重啟或保障養老的客戶,一下子陷入絕望。
有位曾在海外打拼多年、退休後想靠早年存在瑞士銀行的積蓄安享晚年的華裔商人,賬戶清零後,不得不重新考慮賣掉房產、削減生活開支,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還有準備創業的年輕人,本計劃啟用家族存放於瑞士銀行賬戶裡的資金作為啟動資金,這下創業夢碎,未來規劃被攪得一團糟,對個人和家庭發展產生了長遠的負面影響。
事件曝光伊始,瑞士銀行內部陷入慌亂。
高層緊急召開多輪閉門會議,調集技術、法務、風控等多部門精英組成專項調查組,試圖釐清資金清零原因。
技術團隊排查系統日誌,懷疑是老舊系統升級故障,導致部分長期未活躍資料丟失或錯誤歸零;法務部門則緊張翻閱過往開戶協議、瑞士金融法規,評估銀行面臨的法律風險邊界;風控部門反思監管漏洞,為何如此大規模的異常資金變動事先毫無預警。
但初期調查進展緩慢,各部門說法不一,難以形成統一對外口徑,讓外界對其處理能力產生質疑。
作為全球知名的金融巨頭,瑞士銀行向來以穩健、保密、專業著稱,此次事件使其聲譽遭受重創。
全球媒體大肆報道、渲染,社交媒體上“瑞士的銀行不再安全”“存款黑洞”等話題熱度飆升,負面輿論鋪天蓋地。
新老客戶紛紛對其信任度降至冰點,不僅殭屍賬戶客戶要求取款止損,正常賬戶客戶也人心惶惶,大量資金外流。
據不完全統計,事件發生後的一個周內,瑞士各家銀行個人賬戶資金流出量超三千億美元,企業及機構客戶撤資現象也屢見不鮮,面臨嚴重的擠兌風險,一度讓部分分行出現現金儲備告急的窘迫局面。
值此時機,滙豐銀行馬上發表了一個宣告,突出了滙豐銀行的安全性以及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