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嬴政王詔一下,秦國進入了戰爭總動員狀態,告假在家以及不更爵以上免充更卒的秦軍將校士卒全部被召回軍營。
終歸是不同於滅韓那時的最佳時機,雖然不用太過擔心楚、魏等國的干涉,但邊境依舊要駐紮重兵以防萬一,並且還要準備一支隨時可以開拔的機動兵力隨時馳援進攻受阻的趙國戰場,或是馳援與楚國接壤的南境。
而秦國攻打趙國所派出的陣容,也是徹徹底底的全明星陣容。
以王齮這位常年駐紮太原郡與趙軍交手的老將軍為主將,王翦和張機擔任左右副將,王賁、屠睢擔任左右先鋒,任囂、桓齮、李信、蒙恬、蘇角、涉間等人分別擔任牙將、偏將,龐煖擔任參將,右相呂不韋親自坐鎮屯留負責糧草輜重的調配以及大軍後路的保障,左相隗狀則是坐鎮咸陽,徵調民夫、糧草和軍械。
這即便是歷史上也少有的豪華陣容齊出,共計四十萬兵馬,只為對付一個李牧。
雖然有著龐煖的幫助,加上羅網對李牧的深刻調查,然而誰也不敢說戰場上不會出現什麼意外。
於是,秦軍便索性以勢壓人,主打的就是多線出擊,以力克之。
秦軍四十萬,趙軍除去留守北境防範匈奴的兵力,以及留在燕趙戰場上的兵力,將趙國各地守軍抽光了也最多隻能調出二十萬人與秦軍交鋒。
就算李牧有能耐令麾下大軍以一敵二,但秦軍若是分兵又當如何?
分出二十萬大軍,只管牽制李牧,其餘二十萬大軍由一眾副將、牙將和偏將們兵分多路,在趙國腹地遍地開花。
你李牧再厲害也只是一個人,而秦軍每一員牙將、偏將幾乎都有著獨領一軍的能力,難不成還能使出分身術同時對付多路大軍?
對於李牧的副將司馬尚,秦軍已經做足了調查。
此人可為副將,但也只是可為副將。
他與李牧有著多年的袍澤之誼,默契十足,能夠充分地執行李牧的任何一條將令,哪怕這些將令再不合理。
然而若是讓司馬尚單獨領軍,便只能算庸將,只能勉強戍守一方。
而南境秦楚邊境,由蒙武坐鎮,而老將軍蒙驁則是坐鎮秦魏邊境,這位一生中對魏國進行了數次痛毆的老將軍儼然成為了魏國的夢魘。
蒙驁戎馬一生,在三晉手中奪下的城池,便超過了百座,其中尤以魏國最甚。因此即便兩國邊境未曾增兵,邊境上的那道蒼老身影,卻依舊壓得魏國邊境守軍喘不過氣來。
最後,以楊端和為後備軍,坐鎮藍田大營,隨時做好支援的準備。
……
趙都鄲邯,趙王宮中
閱覽了擔任秦使的姚賈遞交的宣戰國書後,魁梧雄壯的趙王偃坐在王位上,不言不語。那具如鐵塔般壯碩的身體微微顫抖了一瞬,旋即便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趙王偃將手中的國書扔給了一旁的內侍,眼眸掃過惶惶不安的群臣與傲然立於堂上的秦使,輕聲一笑。
“秦國要戰,那便來戰,趙國不懼。”
趙王偃猛地一拍王座上的扶手,起身高喝道:“昔日長平一戰,秦軍屠我趙人四十五萬,卻在我鄲邯城下折損二十萬!”
“寡人記得那時的領兵將軍,便是王陵,而後由王齮接任,卻不想秦國似乎未曾回憶起昔日鄲邯城下所受之挫敗,還派遣敗軍之將來與我趙國勇士交鋒?”
趙王偃冷笑道:“秦國無人乎?”
隨著趙王偃的一句“秦國無人乎”,原本有些低迷的朝堂群臣瞬間便大笑了起來。
王齮雖然一度在長平之戰按著廉頗狂揍,打得那位老將軍節節敗退,防線一撤再撤,若非秦昭襄王希望速戰速勝,長平之戰的榮耀可能會歸於王齮。
然而鄲邯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