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奪取了馬六甲海峽裡的要塞,即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
攻佔新加坡的行動非常順利,也就沒有受到重視。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新加坡是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新加坡成為了國聯的共管地,由英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共同管理。雖然當時,馮承乾努力為中國爭取過,但是在英國不肯讓步,以及美國表明立場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並沒有把新加坡交給中國。
大戰爆發前,駐紮在新加坡的德軍只有象徵性的幾百人。隨後,這支部隊就透過柔佛海峽撤退到了馬來西亞,最終到達泰國,在一九四零年底來到中國。結果就是,新加坡被英國完全控制。
在一九四一年,英國曾經想過死守新加坡。
特別是在美國參戰之後,英國開始加強新加坡的防禦部署,修建了大量軍事設施,準備在這裡與隊作戰。
可惜的是,隊並沒有急於攻打新加坡,而是把重點放在了菲律賓。
當然,這並不等隊不會攻打新加坡。
事實,隊必須攻佔新加坡,因為只有佔領了新加坡,才能控制馬六甲海峽,也才能讓艦隊自由進出印度洋。
只是,在一九四一年,中國海軍還沒有進入印度洋作戰的想法。
說白了,中國海軍的主戰場在太平洋。也就是說,在太平洋擊敗美國海軍之前,中國海軍沒有理由開闢第二條戰線。
到了一九四二年初,中國海軍才決定攻佔新加坡。
此時,英國已是自顧不暇,根本沒有辦法去守衛遙遠的新加坡,甚至壓根就沒有想過守住新加坡。
結果就是,隊沒花多少力氣就佔領了這座馬六甲海峽裡的島嶼。
隨後,第二艦隊就在新加坡成立。
這一編制,也成為了中國海軍此後艦隊編號的規矩,即以新加坡為界,面向東面的艦隊全部為單數,而面向西面的則為雙數。大戰期間,中國海軍還先後組建了主要在西印度洋地區活動的第四艦隊,在南大西洋與南印度洋活動的第六艦隊、以及在北大西洋活動的第八艦隊。太平洋方向,則組建了面向東太平洋的第七艦隊與面向東南太平洋的第九艦隊。到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海軍總共已有九支艦隊。
新的編制體系,最大的好處就是提高了艦隊的作戰靈活性。
拿顧祝同的航母戰鬥群來說,在西南太平洋作戰的時候,則歸屬於第五艦隊,如果開赴中太平洋,則歸屬於第三艦隊。任何一支作戰艦隊,這有在歸屬於某個地區艦隊之後,才會獲得具體編號。比如,航母戰鬥群在歸屬於第五艦隊之後,獲得第一戰鬥艦隊的番號,而方誌盛的戰列艦編隊則被賦予第二戰鬥艦隊番號。
雖然顧祝同的主要任務與以往一樣,即掩護與支援陸戰隊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但是他採取的方法卻不一樣,即不再留在登陸部隊後方,而是主動前出到戰線前沿,以進攻行動代替了防禦行動。
當天,第一戰鬥艦隊就轟炸了馬基拉島附近的美國海軍錨泊地。
可惜的是,斯普魯恩斯的第31艦隊與米切爾的第32艦隊已經離去了,轟炸只摧毀了錨泊地的基礎設施。
第二百零三章 開闢新戰場
中國海軍打得如此積極,讓斯普魯恩斯倍感意外。
按照他的判斷,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的難度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進攻都要高得多,因此中國海軍應該更加保守一些,不會讓艦隊前出到珊瑚海腹地,而是應該留在後方,以支援陸戰隊為主。
要知道,此時的中國海軍更加承受不起損失。
如果艦隊前出遭遇不測,哪怕只是很輕微的損失,也將導致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的作戰行動受挫。顯然,中**隊難以承受這樣的失敗。如果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