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蔡琰在陳留渡過了一個怎樣的春節,又會在什麼時候再到潁川來!
濃濃的思念在欒奕心中凝聚,雖沒有隨著時間推移而淡化,但終歸還是在緊張的忙碌中被逼到了一處隱秘的死角。他真的沒有時間去思念……
上元節後,大漢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印刷廠陽翟縣郊正式開工。廠房佔地面積七畝八分,共有印刷工二十五人,晾曬工七人,送料工十人,裝訂工十人,庫管三人共計五十五人。印刷的字模,欒奕則是找縣上的刻章師傅依照飛白體挨個篆刻。
製作字母用時一個月,一月後印刷廠正式投入生產。一張張白色的綿帛在滾輪推動下沾染上墨香,隨後被晾曬工涼到院子裡,等墨漬晾乾,再送入庫房。一套書印完,最後再由裝訂工用針線將其縫合成可供翻閱的書冊。其模樣與後世的圖書一模一樣,只不過頁面偏大,印字的載體是綿帛。
二個月後,首批1000冊活字印刷綿帛《鴻都石經》書冊面世,在潁川郡治陽翟縣內的樂已軒面世後,立刻受到潁川士人們的熱烈追捧。新的訂書模式,行動式的書籍,再加上蔡邕的名人效應,頓時讓士子們對此書趨之若鶩。僅上架三日便被搶售一空。後續書籍源源不斷送來,來多少賣多少。
樂已軒門外每天天不亮就排起長隊。
陽翟縣內各大酒肆、客棧人滿為患,裡邊住的全是來自大漢各地的買書人。
首批一萬冊很快銷售一空,第二個萬冊正在加緊印刷。
書籍買賣之火爆程度甚至遠超欒濤和欒奕的意料,欒家賺了個盆滿缽滿。
二個月後,正當人們捧著《鴻都石經》津津閱讀之時,又一訊息橫空出世——樂已軒再出新書。而且一出就是兩本,其中一本書的名字正是欒奕所作,大名鼎鼎的《聊齋雜談》故事集。在這部集子裡,除收錄二十六個眾所周知的聊齋故事外,又植入了二十四章欒奕新作的小故事。同時,為美化圖書,欒奕還特地讓毛玠給這部書繪製了封皮。此外,他還在書籍封面的下方增添“欒氏出品”字樣。
如此一來《聊齋雜談》不但裝潢更加精美,還被注入了品牌標識。
一時間,欒氏出品的綿書成為大漢最炙手可熱的常備時尚品。誰的書房裡若是沒有一冊《鴻都石經》或《聊齋雜談》簡直就沒臉自稱是讀書人。
接著第二本書面世,那便是欒奕年初剛剛完結的《原富》。《原富》一書共256頁,厚厚的一大本共五章100餘篇,售價卻只有5貫錢。大漢絕大多數富貴人家均支付的起。但誠如欒奕所料,《原富》乍一面世,銷量並不太好,其中關於人性利己的觀點引來頗多非議,很多人覺得《原富》一書有違聖人人性本善的正統,是離經叛道。
不過,也有很多當世大儒力挺欒奕的觀點。比如五官的師父蔡邕就公開表示《原富》是一部深入剖析人性的重要著作,文中字字珠璣,均是發自肺腑之言。
與欒奕從未謀面的經學大師鄭玄也對此書頗為支援。他對他的學生說:《原富》書中所提到的“人皆利己也,然人趨利之時,受天道指引,反利一國一世是也!”(意思是說,人都是利己的,但是當人追求利己的過程中,受冥冥之中無形的手的指引,反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這裡,欒奕將無形的手指做天道)堪稱富國良藥。
潁川學院內對於此書的爭論從未停止過。起初,從三三兩兩士族班的學院與欒奕爭論,漸漸演變為眾多士族班學院與欒奕、郭嘉、單福、戲志才、毛玠五官爭論,再後來荀彧、荀攸叔侄和程昱也加入到五官的隊伍中,變成群起辯論,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學院一方怕鬧出事端,便安排每月十六號開設擂臺舉行公開辯論。讓五官、荀彧、荀攸叔侄和程昱立於擂臺之上,但凡有人對《原富》心存疑意可當場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