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緙絲質地,我們無法制作……”沒想到啊,明孝陵中竟能出土緙絲!
說著對吳天安慰道:
“吳博士你不用自責,此袞龍袍,全名叫做孔雀羽、織金妝花、柿蒂過肩龍、直袖、膝欄、四合如意雲紋紗、袍面料……
一件龍袍重900克,而挑結的花本即重幾十公斤,用線121370根,首尾長達50多丈。孔雀羽更要經過精心挑選、劈絲、搓接成線,與彩色絲線盤織成雲龍圖案,再與真金線交織在一起,是真正的傳世稀珍……我們哪裡能做得出來。”
蘇懷也有些意外,明代初期,禁用緙絲做服,以示節儉,沒想到太祖皇帝過世後,還是有人做了這麼一件緙絲皇袍,向來是子孫為表孝心的奢侈品吧。
這件“緙絲十二團龍十二章袞服龍袍”一經過出土,所有人的心都穩了下來,好了,蘇懷之前所說的民間資料,終於有一項真正文物的證實了!?
這就大大坐實了,蘇懷之前華夏曆史觀的可信度。
可接下來的第三個箱子,就令眾人心情再度起伏跌宕不以了。
一開啟箱子,這箱子沒有別的任何東西,全部都是滿滿的書籍,確是損毀的有些嚴重,很多都已經腐爛。
眾人擺開來看,由工作人員一一報出名字。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
“《素問》~《靈樞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千金翼方》……”
“《水經注》、《大唐西域記》……”
從四書五經,二十三史到地裡志,醫術……竟然都在這一個大木箱中。
蘇懷聽著呆立當場久久說不出話來,而沈教授,吳天,仁娜卻是都是聽著漸漸眼睛就模糊起來,而後面竟然淚如泉湧,直至放聲大哭起來。
“嗚”的哭聲迴盪在整個實驗室裡,很多人都是止不住地掉眼淚。
一心想復興華夏文明的沈教授,畢生都在研究水墨畫這一門技藝而已,此刻聽到華夏竟然儲存下來了如此多書籍,天文地理,歷史,政治,文化,只覺得自己半生心血終於得到抒懷~~
年近七十的老教授,躺在地上像是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著。
所有人都好像被這哭聲感染,漸漸也都放聲大哭起來,整個實驗室裡的華夏人,都是哭成一片,不管男女,不管老幼,都是同樣的哭聲。
華夏百年的屈辱,那些喪失多年被遺忘的光榮,尊嚴,榮耀,智慧……這個古老而歷經磨難民族,這五千年來流傳下來的一切,那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終於再度被喚醒了!
那些三國英雄,那些民族豪傑,那些動人的事蹟,偉大的文明,都是我們華夏先祖做到過的啊……
我們不是曰本,朝鮮人口中,只會在旅遊地隨地撒尿,大聲說話的暴發戶。
不是西方媒體口中邪惡的帝國,不是不知禮義廉恥,只曉得佔小便宜貿易小販。
不是那些見到外國人就卑躬屈膝,看到自己人卻橫眉豎目,捧著“醜陋的中國人”謾罵自己民族的自卑小人。
我們是華夏人,我們是華夏人!是擁有光輝傳承,曾經最強大文明的華夏人啊~~!!
記起來,都想起來了……
那些驕傲,那些自豪,都成為我們心底最堅實的一部分,化為勇氣,在最困難無助的時候支撐著每一個人度過難關。
自愛自憐,軟弱自卑都滾蛋吧~幾千年前祖先都做到過的事情,我們他媽為什麼就做不到?我們是華夏人啊,自古以來就那麼牛的華夏人啊~~
眾人大聲哭著,眼淚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