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印象裡,幾人並沒有紅色的衣服,內衣也沒有。
而且,那塊紅布明顯是新染的,顏色鮮亮,不像舊布。
沈曼如解釋道:“那布是用紅花染的。紅花是一味中藥材,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時也可以做染料。前陣子我們在樹林裡發現了不少,就用它來染布。”
《天工開物》中記載了一種製作紅花花餅來進行染色的方法,我國古人主要用這種辦法染紅布。
將紅花搗爛後用水洗,用布裹住擠出黃汁,再用酸性物質,比如醋,加入水中再洗一遍,擠出黃汁。
擠黃汁的目的是隻留下紅色素。之後再將紅花壓成薄餅,用青蒿覆蓋發酵一晚上,最後將花餅拿出來往白布上一按,紅色便染了上去。
李金庫卻對那吊杆很感興趣,問道:“我看那吊杆,上面用麻繩拴了一根橫杆,吊那麼重的房梁居然沒有打滑,是不是用了什麼特殊的繩結?”
王胖子一拍手道:“那必須的啊,我對各種繩藝捆綁很有研究。那麻繩繫到立杆上那頭,用的是拔杆結,拔杆結最適合系在豎立的杆子上,不會上下滑動。
而繫到橫杆上那頭,用的是抬槓結,顧名思義就是抬槓用的,不會左右滑動。”
吊杆是用來吊重物的,吊運過程中不論哪個繩結髮生滑動,都會非常危險。
拔杆結的系法,將麻繩從中間折成雙股,將帶圈的一頭往杆上繞兩圈,另一頭的兩股繩從圈中間掏出來、拉緊即可。
打好拔杆結之後,伸出來的兩股繩頭,將其中一股繩折出一個環,另一股在環上繞一圈,再折一個環從圈中伸過去,這樣便有了兩個環,把兩個環並起來,將橫杆從中穿過、拉緊,抬槓節便打好了。
拔杆結和抬槓結組合運用,那吊杆就比較牢靠了。這兩個繩結在立杆和橫杆上的具體位置,都可以根據需要調節。
如果需要吊運的高度較高,而貨物不太重,就將拔杆結儘量向高處移動,將抬槓結向遠離貨物的一端移動。
如果吊運的貨物重,而吊運的高度並不太高,則可以將抬槓節向靠近貨物的一端移動,利用槓桿原理來省力。
如果吊運的貨物重、高度又高,比如今天這根房梁,那就需要兩根吊杆一起吊。
人有時會夠不到橫杆,可以在其一頭系一根繩子,垂下來方便抓握。
總之,吊杆其實就是一根吊著的槓桿,在古代沒有起重機、吊車這些機械裝備時,用它來抬高、移動重物,事半功倍。
建築材料主要靠吊杆向屋頂運送,而人則需要靠腳手架和梯子上下屋頂。
其中竹梯的製作也是傳統手藝,肖恩和李金庫、白雷雷幾人小時候都見過竹梯,略一摸索就做了出來。
竹梯整體是個梯形,上端略窄,下端略寬,橫撐之間的間隔也是上端小、下端大。上面間隔小是為了安全,步子邁大了容易失去重心;下面間隔大是為了爬梯更快。
找兩根胳膊粗的老竹作梯子腿,一根細竹做橫撐,將它們都用火烤調直,刮平外側竹節。
將三根竹子並在一起畫線,標記竹腿的開孔點和橫撐的截斷點,二者可以重合,間隔逐漸拉長,這樣梯子的每一格都接近正方形,從上至下一格比一格大。
將細竹按畫線鋸斷成一個個橫撐。然後在竹腿上開孔,將蔑刀抵在開孔點兩側,用木錘敲擊刀背就能開孔,取來這個孔對應的橫撐,用木錘將其釘入孔中。
一個竹腿開完孔,再開另一竹腿,每個孔也要把橫撐從第一個竹腿上拆下來,釘進這邊。最後再將第一個竹腿抬上來拼裝。
裝好後,用繩子捆住竹梯兩側,用拉鑽在竹腿與橫撐交叉處打小孔,一直打穿,削一根長竹釘,釘進去之後再削掉兩頭多餘部分。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