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章 千里鏡(求支援)
兵書有云‘驕兵必敗’,長年對陣宋朝邊軍無力反擊的西夏騎兵,潛意識裡已然形成一種。只要騎兵過千,宋朝邊軍就拿他們沒辦法的固有觀念。
一支原本可充當援軍的千騎隊消失,硬是被這些自傲的千騎將,否決被宋軍全殲的猜測。更願相信這支被全殲的千騎隊,立功心切跑到更遠的邊城去了。
合兵一處兵力達到近四千的西夏騎兵,繞著眼前這座居住人口不超過五千的清遠城,來回巡查了一遍。以這種炫耀般的巡城方式,恐嚇著城中的宋朝軍民。
做為清遠城的守城官,李明達看到這種騎兵圍城的場面時,真的很慶幸戰前的兵力佈置。那位指揮作戰的欽差大臣,似乎清楚清遠城的殘破。在守城兵力上面,特意增加了一千守軍。
那些打造好的守城器械,清遠城也比其它城牆更穩固的邊城多上二到三成。原本以往駐紮三千守軍的清遠城,如今已然裝進了三千精銳的邊軍,外加一千多人的城防軍。
加上週邊進駐的團練軍,清遠城裡真正可戰之兵,已然達到了從未有過的五千多人。配上那些在城中搭起帳篷居住的青壯百姓,在緊張時甚至還可擴充一千人。
誰也不會料到,看似最容易攻陷的清遠城,實際卻是一個充滿尖刺的刺蝟。原本只可容納四五千人的清遠城,此刻光可戰之兵就達到了這個數字。
相比以往大家各保其命,今年因為趙孝錫的提前佈置。清遠城中能住人的地方,都被安置了百姓跟部隊進駐。以往用來交易的貨場,如今都偏布著蒙古包,住滿了百姓跟軍隊。
但從外面觀察,清遠城似乎還是老樣子。城牆相比其它邊城都要矮上幾分。可這樣的高度,足以讓外面的人並不清楚裡面的情況。這也意味著,西夏騎兵自認挑到一塊軟骨頭,實則挑到了一塊最硬的鐵板。
做為初次指揮大戰的趙孝錫,他更多願意換位思考,站在西夏統兵將領的身份上。去佈置已方的防禦線。清遠城的弱點,西夏人清楚,趙孝錫又何嘗不清楚呢?
事先有所準備的清遠城,將給予這些繞城示威的西夏騎兵,一個慘重的教訓。更別說,在這些人合兵一處之時,他們身邊的宋朝騎軍,已然同樣進行了合兵。
望著這四支合兵一處的西夏騎兵,枕戈待命五千精銳騎兵。已然做好了攻擊的準備。只是他們都清楚,這個時候還不是發動致命一擊的時刻。
先讓清遠城的守軍,替他們敲打一下這些狂妄自負的西夏騎兵,才是最明智的選擇。畢竟,相比西夏騎兵不知清遠城的底細,這些蟄伏在後方的宋軍騎兵又怎能不知呢?
除了折知剛所統領的土字營,做為重騎兵跟在趙孝錫身邊。其餘成軍的四支騎兵營,外加剛擴充的風字營。已然全部集結在一起。
這五千精銳的騎兵部隊,全部隱藏在清遠城的山谷之中。登高望遠觀察著清遠城的情況。相比在清遠城外轉悠的西夏騎兵,絲毫沒查覺背後一支伏兵的出現。
身為五人之中的年齡最大的高茗君,很震撼此次出行時,趙孝錫做為金字營行軍第一,獎勵發給他的一樣好東西。站在幾里之外,清遠城的情況一目瞭然。
看著高茗君手中的銅管子。其餘幾位千騎將可謂異常羨慕。有了這個被趙孝錫命名千里鏡的圓筒,他們可以發現肉眼之外更遠的敵情。
現如今騎軍營中,除了趙孝錫擁有一具之外,做為騎軍副統領的張亭光也有一具。其次千騎將中,高茗君是首個享有單獨使用這種千里鏡的武官。
能看到視野之外的敵人。對於一支騎兵的統軍將領而言,無疑能先敵一步觀測到敵情。有了這種東西,很多時候能挽救一支騎兵隊的命運,甚至決定一場戰役的失敗。
望著高茗君不時觀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