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榮盯著螢幕。
斯蒂芬·茨威格?
他摸著下巴,眉頭微皺道:“好耳熟的名字,這是誰來著?歲數大了記性差。”
一旁的孫立仰起頭,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這是《昨日的世界》的作者啊。我明白了!難怪啊,難怪套了四層!”
方榮微微一愣。
這書,他應該沒看過,也可能是看過忘記了。
他往右轉頭,想問問陳瀟,目光劃過茶几前,只見坐在地上的查澤雷戲謔地瞥了他一眼,彷彿在說,“問那麼多,果然看不懂吧?”
呃,好像被鄙視了啊。
方榮把到嘴邊的問題硬生生嚥了回去,抓起桌上的手機,尬笑道:“拍得真好,我去趟衛生間。”
說著,他打了個哈欠,若無其事地慢悠悠地走進廁所,關上門,動作立刻變得麻利起來,站在鏡子前,雙手拇指迅速打字,查詢這部小說的資訊。
客廳裡,坐在沙發最右側的黃澎倒沒他這麼好面子,直接掏出手機,開啟瀏覽器,查詢這部小說。
很快,頁面上彈出資訊。
黃澎盯著手機螢幕,目光迅速掃過文字。
總的來說,《昨日的世界》是1940年左右出版的,是茨威格的自傳體作品。
茨威格把個人命運和時代融為一體,展示他生活過的城市的文化風貌。用第一人稱,描述他與詩人、作家、雕塑家、音樂家等藝術家交往的經歷。
他從出生寫到1939年,並且認為,這是他們這些60歲人時代徹底結束的時刻。兩年後,1942年,他離開人世。
黃澎眨眨眼。
影片最後,零說過,古斯塔夫的世界早就消失了,難道就是指戰爭前文化繁榮的時代?
哦,想起來了,以前看過全球史。
那個時期被認為歐洲歷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文學音樂繪畫建築達到新高峰,社會經濟政治相對穩定。
當然,那個時代有很多缺點,可也成了戰爭時期無數人的做夢都想回去的穩定時代。
他抿抿嘴,思考了會,抬頭問道:“所以四層巢狀到底是為了什麼?”
旁邊的孫立摸了摸下巴,看向陳瀟和查澤雷,“電影有一個主題是,文化的衰落與時代殘影的幻滅吧?”
“沒錯。”陳瀟點點頭。
孫立眼睛轉了轉繼續道:
“那四層巢狀,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
“古斯塔夫是戰前文化繁榮時期的親歷者。那個時代被戰爭終結後,他留存於世,保持著幻象。”
“零,則是幻象的見證者。他見到了古斯塔夫,算是現實與歷史的交匯處。”
“當古斯塔夫死後,那層幻象徹底消失。零把故事告訴作家,作家把故事記錄成文字。”
“而當作家去世後,一切歸於文字。後人只能用文字與記錄去了解那個時代。”
“可以這麼理解吧?”
查澤雷打了個哈欠,“愛怎麼理解隨你便,又不是考試。”
說完,他再次開啟了茶几上的保溫盒,從裡面拿出一份用錫紙包裹的燒烤,開啟錫紙,拿筷子戳了戳裡面的烤茄子。
最左邊半躺著的王瑞鼻子動了動,望了眼他手裡的燒烤,嚥了下口水,側頭對孫立道:“我覺得很可以!難怪,我看完的時候,會有種喧囂歸於沉寂的落寞感。因為親眼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幻影徹底消逝,歸於文字。”
而歷史上的一個個時代,都是這樣的。
從整個時代的文化,到生活中的小細節,都從具象,變成幻影,變成回憶中的幻影,最後落於文字,或者徹底消失。
像他小時候經歷的死去的企鵝寵物、破舊的小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