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一早,師姐弟二人收拾停當了,師父早已在廳堂裡等著他們了。
師父將一大包銀子交給莫小娟,令狐玉道:“師父,徒兒們出山為父尋仇,追查魔鼓,不是做買賣,不要這許多銀子。”
師父說:“你們這就不懂了,豈不聞‘在家千日好出門處處難’,出門在外的人,諸事不便,全靠金錢打點,師父當年救你們姐弟二人時,代你們變賣了莊園和田產,這也是師父為你們保管起來的錢,你們就不要推辭了。”
莫小娟接過了銀子。
“這裡還有一樣東西,”師父從桌上拿起一把摺扇,交給令狐玉,“這把扇子,你們千萬要好好收藏,它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也許會救你們的命。”
令狐玉拿起摺扇,莫小娟也湊過來細細端詳。
這是一把很普通的摺扇,只是比一般摺扇稍大,但比一般的摺扇沉得多。
開啟一看,一面是金色的,上題有宋人一首小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晚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用遒勁的草書寫成,沒有題寫入的署名和印章。
另一面是一片銀色,沒有任何字畫。
“師父,這是什麼?”令狐玉問。
“別小看了這把摺扇,它是你們的識別標誌,當你們有危難的時候,有識得這把扇子的好漢會挺身出來救助你們。
你們看看這扇子的製成材料,它的骨架系用純鋼製成,按動機括,可以發射暗器。”師父拿過扇子,在扇柄的機括上一按,只聽得“啪”的一聲,一支繡花針般的暗器射出來,沒入五丈開外的柱子中。
“這扇子就交給令狐玉使用,小娟是女孩子,拿著怪惹眼的。好了,我交代的事情你們都記住了罷?”
姐弟二人齊聲答道:“師父放心,弟子已經謹記在心。”
“那就去吧,奪得魔鼓,報了大仇回山,為師的再為你們慶功。”
師姐弟二人含淚拜別師父,戎裝輕騎望山下而去。一路快馬加鞭,三日以後就走出了十萬大山,望臨州方向而去。
卻說西邊武林中人被那魔鼓攪得天翻地覆之時,遠在萬里之遙的南疆瀾滄江畔,雲南大理府三百里外的瑤山之中,也發生了一件與魔鼓有關的大竊案。事情發生在滇南的九月深秋之季。
一個月色朦朧、星光稀少之夜,只見黑衣勁裝兩騎,星夜疾馳在瀾滄江畔蜿蜒而下的山間小路上。
深秋的冷風,象刀子一樣刮在一男一女兩個騎士疲乏的臉上。粼粼江水反射之下,月光依稀照見兩個騎士冷竣的面容。
男的大約三十餘歲,腰懸一把寬大的精鋼寶刀,長著一張瘦削而俊氣的臉,只可惜一道冷酷的線條掛在嘴角,給這張本來十分英俊的臉上帶來一種狠巴巴的味道。
女的二十歲出頭,臉龐俊俏,表情柔和,如果沒有那一身黑色勁裝和背上那柄長劍,人們會把她當成嫻於詩書的大家閨秀。
他們已經一刻不停地疾馳了一天一夜,兩個人都滿身塵灰,臉上透出極度的疲勞。但他們絲毫沒有要停下來的樣子。他們都知道,一旦停下來,他們也許就永遠也走不出這片神秘的群山了。
在他們身後五百里瑤山的一個莊院裡,一個威風凜凜的七十歲老者正對著八名垂首侍立一旁的青衣武士勃然大怒:“怎麼?沒有追到!把所有的人都給我派出去追!一定要抓到他們!死的活的不論!一定要把東西追回來”
隨著一聲聲:“是!是”,一匹又一匹快馬奔出莊園,消失在四面八方的暗夜之中。
靜寂的深山裡,只聽見由近而遠“得得”蹄聲的迴響。
五百里外那一男一女兩騎還在星光下狂奔。這是一場毅力與體能的較量。女的在撲面冷風中提高聲音對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