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百姓在意識到幾百米外的長安街上出現”勸進潮“後,很快就加入了這陣浪潮,一個個全部跪到了地上去。
站在近十萬百姓中間的天津官員和”前明官僚“們很快就發現,他們陷入一片勸進的海洋中。
整個承天門前,近十萬京城百姓山呼海嘯。
“萬歲!“
”萬歲!“
”萬歲!!!“
為了表現自己的熱忱,百姓們還開始磕頭。從承天門上高階官員的角度看過去,附近無數的百姓變成了一片沸騰的海水,不斷地磕頭,起伏彈跳,給承天門上的百餘人制造了巨大的壓力。
“廢帝“朱由檢聽到京城百姓的勸進聲,終於停住了不斷流出的眼淚。
他絕望地閉上了眼睛。
李植眉頭緊蹙,不禁長長吸了一口氣。
李植是一個現代人,來自一個人民政治高度發達的後世。李植最熟悉的政治體系,無疑是共和國。李植也曾想過,有朝一日自己完全當權,也要講民主共和,讓華夏的每一個百姓都能參與政治,當家作主。
這個想法,或者說衝動,在李植成為一鎮九省的津國公,齊王之後達到了頂峰。那時候,李植曾經兩次在無人的書房揮毫潑墨,寫下未來共和國的憲法,希望讓漢人建立這個世界第一個共和國。
然而實際上的情況,是不可能。
如果大明朝沒有被廢掉的話,現在是崇禎二十八年。用後世的紀年方法,現在是1655年。
這是一個連近代都沒有進入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百姓都沒有財力學習識字,十三省百姓的識字率不超過百分之一。百姓們每日埋首於自己的體力勞動中,耕田、割麥、拉車、裝貨,九成的人一輩子不曾離開自己所在的鄉鎮,更不曾離開自己所在的縣。
對於絕大多數百姓來說,他們唯一作出正確抉擇的辦法就是聽命於”聰明人“。無論是生老病死婚娶嫁喪,他們的種種行動實際上都聽”聰明人“的指揮,影響。
然而實際上,這些“聰明人“往往是當地計程車紳。百姓們雖然痛恨士紳欺壓自己,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往往受士紳影響。
如果李植讓大明所有百姓都參與政治,甚至讓百姓投票選舉,那可能最後不是人民治國,而是士紳治國。因為所有的百姓都會在作出政治決定之前去請教識字的讀書人。
在明朝生活了二十多年後,李植當然深刻地理解了這個時代,完全明白共和、民主和憲治在這個民智未開的時代是不可能的。
所以李植曾經兩次寫出自己心中理想的憲法草稿,卻兩次在無人的書房把自己的草稿燒掉。
任何政治體系任何上層建築,都是由歷史實際發展情況決定的,不是一個人可以按自己喜好拍腦袋決定的。
如果李植在這個時代搞共和,搞放權,最後迎來的必然是巨大的混亂。
這個時代的人完全不懂的妥協和共和,這是一個贏家通吃登基稱帝的時代。
試問,如果跟隨鍾峰的平民軍功派、跟隨李興、李老四的李家人、跟隨鄭開成、高立功的儒生派爭奪李植讓出來的最高位置,誰會服誰?最後不但齊國高層會分裂,很可能士紳殘餘勢力、朱明宗室勢力、日本武士勢力和外國勢力都會混進來各支援一派,分裂各個省份、殖民地和虎賁軍。
如果李植不用皇帝尊號壓住各種勢力和派系,以絕對的權力掃清一切障礙,最終中國就會陷入內鬥甚至內戰。
李植二十多年的努力,李植建立起來的龐大殖民帝國,可能會在幾年中徹底崩潰。
李植是個聰明人,當然明白歷史的實際情況。如果他希望將共和、民主或者更高階的社會制度帶到大明,那需要幾十年的努力。需要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