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滿江紅相媲美的英雄之歌,既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涼,亦含大風起兮雲飛揚的激昂。雖然詞的作者是否為韓世忠本人,尚有爭論,但豪放的詞風,卻再現了將軍充滿義憤的愛國情、九死而不悔的忠魂。
也許,八百餘年後的我們,最希望看到的,絕非末路英雄無助的悲切,而是韓、嶽兩支大軍,殺向暖風燻得遊人醉的西湖,活捉那個化妝成宋高宗的趙老九,然後揮師北伐,平金滅西夏、痛飲黃龍。就好像讀《水滸傳》時,從感情的角度,不希望看到“徵方臘損兵折將”,而是宋江、方臘歃血為盟,集南北好漢、各路英豪,推翻已經四面楚歌的趙宋王朝。
但,歷史卻不容假設,更不允許充滿個人空間的奇思異想、暢快淋漓。雖然,後人經常帶著遺憾在欣賞、反思昨天,可這也恰恰是歷史的魅力所在,就好像迷人的斷臂女神維納斯一樣。
在韓世忠的故鄉——陝西綏德郊外的大理河畔,有一所規模不大,形如陝北民居的蘄王廟。每逢七月初八,綏德人民都要在這裡唱戲、吹嗩吶。那高亢嘹亮的嗩吶聲,以粗獷奔放、豪邁悲涼的情調,表達家鄉人民對這位八百年前的民族英雄永遠的懷念之情……
選擇何分對與錯,英雄欲語淚先幹
有一句網路格言叫做 :選擇,其實是一種痛苦;沒有對與錯之分。
在生與死、辱與榮間;在是當“站著的懦夫”還是“倒下去的英雄”間,韓世忠選擇了前者。
子曰:“己所不欲;勿失於人”。意思是說,如果你自己做不到,就不要去強求別人。
我們不能苛求古人,認為他們一定要同社會上的不良現象作鬥爭而成為烈士,才值得後人懷念。舉一個例子,當今社會不再提倡“捨己救人”。而韓世忠當年面臨的情況是“捨己了”也不能達到“救人”的目的。因此,老韓在未違反原則的前提下而採取“避”的態度,應當看作是無可厚非。
畢竟,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在大局已定的形勢下,沒有必要去做無畏的犧牲;畢竟,在*尚未普及的時候,有的時候你也只能走“讓領導滿意”的路線;畢竟,英雄,永遠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雖然,偷生於苟且。 。。
勵志偶像成因之謎
岳飛,是中興四將的代表。何為代表,就是那種隨便打個噴嚏,也能感染一大片的人。
雖然,中興四將個個都是響噹噹的角色,但,真正能夠賺足觀眾眼淚的,惟岳飛一人耳!我們不難想象,如果沒有嶽鵬舉的“傾情代言”,南宋初年的那段中興史,又會吸引幾個淚眼朦朧的歷史粉絲。
四將中,論官階,岳飛不是最高的;憑資歷,又是最晚參加工作(張俊、韓世忠、劉光世三將領工資的時間都要比嶽鵬舉早十幾年),而且據說其薪水還被愛佔小便宜的趙構來了個高開低走,即定的價挺高,可實際拿到手的卻很少;看起點,就是從家世背景上比較,岳飛、張俊、韓世忠三個人旗鼓相當,都出身於兜比臉還乾淨的普通勞動者家庭、貧下中農系列,最大的背景特點,便是沒有背景。據族譜記載,岳家世代祖居河南湯陰,在其發跡之前,連個端鐵飯碗的公務員都沒出過。
但,輩分小沒關係,只要有魄力;資歷淺更不影響大局,畢竟關鍵時候比的是謀略和勇氣,又不是比看誰吃的鹹鹽多。據史料記載,南宋初年許多民間抗金武裝都是貼著岳家軍的標籤,浴血奮戰在太行南北、黃河兩畔 。
近千年的寒來暑往、冷熱換季,張家軍、劉家軍甚至是韓家軍,早已消逝在人們的記憶中,只能從發黃的史冊裡尋找答案。唯有岳家軍,能夠作為那段歲月“鐵血兵團”的代名詞而家喻戶曉;岳飛,更是成為了“中興四將”中的招牌式人物。
南宋年間的名將不乏其人,何以只有嶽鵬舉能夠成為“獨秀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