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擅長書法,作書姿態圓潤中時有奇崛之筆,雖師法於蘇軾,卻多有自得之妙的——明朝中期文學書法大家吳寬;
才思敏捷,答辯應對,出口成章,對星變之學情有獨鍾的——天文學家曾彥,
等等三百餘人。
天順八年,這屆的科舉,是天順帝朱祁鏞,執政前期八年來推行改革的一次成果彙報。
從天順帝朱祁鏞登基以來,
以彭時、商洛、李賢、王驥、錢欽、楊洪、王直、于謙、丘俊等軍機大臣為首朝臣的努力下,大力推行新政改革。
變革商業稅、開海發展遠洋貿易、建設天津、青島、廣州、泉州四處港口、徵收關稅、降低農業稅率、取消人丁稅、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納糧、清算藩王莊田、返還土地、抑制土地兼併、整肅官場、實行考成法、懲辦貪官、改革禮制、革新科舉、打造新式火炮和鳥船戰艦、改土歸流等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上全方面的改革,
大明天順朝在天順帝朱祁鏞和朝臣們的共同努力下,
一改正統土木堡之變後的頹勢,開始呈現中興之勢。
為大明朝成化、弘治兩朝的“大明全盛之勢”奠定雄厚的政治、經濟、人才、教育的基礎。
到天順十六年,朱祁鏞去世,太子朱見深登基之時,
大明朝經過十六年的改革,發展和沉澱,
整整三代人,一直到明武宗朱厚照在位之時,也在切切實實體會著這波由天順帝朱祁鏞發起的改革紅利。
而本屆科舉,人才濟濟,正是這次改革成效的一次具體表現。
後世學者,有人專門做過這樣的統計。
那屆天順八年的科舉進士榜,一甲前三名,
狀元劉健,榜眼劉大夏,探花羅倫,
三人的年紀分別是24歲,20歲,26歲。
錄取的300名進士,絕大多數的年齡段在18—35歲這個層次。
這個年齡段往前推十餘年,是不是正是一群孩童讀書的年紀,是不是天順帝朱祁鏞繼位發起改革,開始推行改革的時候。
天順八年的這場科舉,絕對是整個明代歷史上最意義重大的一次科舉。
天順八年科舉的成功,是前期改革成果累積後的人才大爆發。
天順新政,還田於民,抑制土地兼併,發展了民生經濟,提高了國家財政收入;整肅官場,改革禮制,緩解了社會矛盾,保證了社會公正,安定了社會環境,改變了民眾的思想。
特別在科舉取士的革新上,打破士農工商四大階層、注重精算和物理學的考核,其影響更為深遠。
比如,提升國家官辦學校的入學門檻;對老師進行嚴格的考核。
這屆科舉錄取的進士,一半以上都有過在官辦學校求學經歷。
保證教學質量;重實用主義文風,反對輕浮虛無主義。
務要平實爾雅,裁約就正。說理者,必窺性命之蘊;論事者,必通經濟之權;判必通律;策必稽古。非是者悉屏不錄。
再者兼顧地區公平,改革錄取制度,且提倡多種渠道取士,奉行三途並舉(科舉,官吏,舉薦)。
正是因為以上種種,才保證了天順八年,公元1457年,
本屆科舉進士榜錄取人才的高質量。
可以說,天順八年的本屆科舉,對於當時的大明帝國來說,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取士,
也是對於天順朝,朱祁鏞當政前期八年支援的改革工作的一次巨大回報,是改革紅利積累的一次大爆發。
天順八年之科舉,創造了三代人的輝煌,
天順八年的科舉進士榜,取進士300餘名。
其中較有作為,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