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難以越過南盤江圍剿土匪、土司的問題;
在北部,將四川遵義府也重新劃給了貴州;
在西部,將威寧等地,也劃給了貴州。
經過重新劃分,貴州的版圖更加完整,飽滿,
也更加符合雲貴高原的地理特徵。
而廣西地區,由於土司數量龐大,但勢力弱小,
因而“改土歸流”進行的比較順利。
許多土司看到了大明朝的決心後,
特別是剿滅了四大土司和很多叛亂的土司家族後,
明朝大軍仍舊駐紮於西南五省之地,
紛紛識時務者為俊傑,主動申請“改土歸流”,
根據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欽差大臣李賢的統計,
本次由天順帝朱祁鏞主導的改土歸流,一共廢除了233個土司。
整個大明朝,西南四川、湖廣、雲南、貴州、廣西五省之地的土司全部實現了改土歸流,
此時,大明朝只剩下青海、甘肅和西藏、西域之地,還有龐大土司家族的存在。
天順帝朱祁鏞,認為大明朝控制下的甘肅地區的土司,沒必要改革,
畢竟此時還不是處理西北邊疆地區之時,
天順帝朱祁鏞的戰略是
“先南後北,先海洋後陸地”
此時,進軍西北之地和朱祁鏞的戰略相違背,也不利於理藩院正在出使的蒙古和哈密衛的馬文生的人生安全。
因此,甘肅之地的土司,得以大量儲存。
本次天順帝朱祁鏞,在西南五省之地,大規模推行的“改土歸流”,
在大明朝邊疆治理和地方治理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在政治上,大量地方土司被革除,地方納入中央的直接管轄,有利於大明朝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
經濟上,西南之地大量的土地被開發了出來,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
人口的大量增加,又使得大明朝西南五省之地的地區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
此舉,既有利於當地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進步,
也能增加大明朝的國家財政收入,
更為之後的土地稅收改革提供了人口和土地,
從而使大明朝進軍中南半島,佔領中南半島,開拓印度洋出海口,提供了堅定的後勤保障基地。
透過“改土歸流”,許多土司佔有的土地,被重新分配給當地百姓,緩和了人地矛盾。
例如東川一帶,土司佔有“膏腴四百里無人敢墾”,土地分配後,
“屯田東川,歲收二萬石”。
同時,天順帝朱祁鏞又將西洋人傳來的高產作物玉米,
在西南推廣種植,加速了土地的開發利用。
文化上,明朝在新設定的西南之各府州縣,設定學校。
大規模的學校、書院的設定,加速了漢文化、儒家文化在西南地區的傳播,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另外,明朝還在西南地區革除陋習,禁止仇殺、搶掠人畜財物、殺牲,一些落戶的原始社會習俗也被廢除。
當然,天順帝朱祁鏞,在西南五省之地,推行的“改土歸流”也有諸多的問題。
例如,“改土歸流”中發生的武裝衝突和戰爭也有很多,出現了很多流血事件,
兩年多的時間之內,大明朝西南五省,被殺死得土司和土人 ,足足有三十萬。
但整體而言,
本次天順帝朱祁鏞在西南五省之地,主導的改土歸流,
對大明朝而言,其功績不亞於成祖朱棣,是又一次真正的開疆拓土,
就憑此,天順帝朱祁鏞死後,也能獲得“明太宗”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