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董山等人於遼東站穩陣腳後,即開始向朝鮮復仇,
責令朝鮮將滯留於朝鮮的一百七十餘戶建州左衛的女真人遣歸遼東,否則將伺機劫掠朝鮮。
朝鮮國王李裪,得悉訊息後,不得不向明廷呈上奏章,闡明這 170 餘戶滯留的緣由。
在明廷的威壓之下,董山不敢貿然以武力索回這 170 戶建州女真。
待建州左衛在遼東安定下來之後,
內部的矛盾再度凸顯。
此時的董山已至 22 歲,且獲明廷擢升為右都督僉事,
其政治地位與叔父凡察等同,
“一衛二印”,由誰執掌建州左衛,這一問題再度公開化。
明廷為化解衛印之爭,責令遼東總兵官曹義出面斡旋,
然而二人各執一詞,爭執不休,遂一同前往開原,
雖經曹義“反覆曉諭朝廷律法制度,
凡察,交出了新印,卻意欲入朝申訴。
為妥善處理此問題,曹義援引永樂年間海西女真都指揮惱納、塔失叔侄爭印之舊例,
“欲設建州右衛以安凡察之心,消弭爭釁,以靖邊地”。
明廷納曹義之建言,不再收回新舊二印,
遂於正統七年,即公元 1442 年二月,分建州左衛,新設建州右衛,擢升都督僉事董山為都督同知掌左衛事,統領舊部;
擢升都督僉事凡察為都督同知掌右衛事,掌管新印。
“特譴敕諭爾處大小頭目人民,聽從所願分屬,自今宜嚴飭下,毋相侵害,以保爾祿位,延及子孫”。
由此形成了建州三衛。
由於建州右衛的設立,不僅緩解了建州女真內部的矛盾,
同時也與明廷建立了更加友好的關係,
使建州女真進入了和平發展時期。
每年都有大量的建州女真人入明京朝貢,並得到了豐厚的賞賜,農業生產也有了較快的發展,經濟狀況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董山利用舊山城的基礎重新修築了佛阿拉城。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變”發生,明正統皇帝朱祁鎮被殺,紫荊關大捷後,瓦剌太師也先,實力大減。
為了恢復勢力,瓦刺也先不斷率兵抄掠遼東,對建州女真產生了重大影響,
為了本部女真族人的生存,董山聯合叔父凡察和岳父李滿住,三部發兵5000抄掠遼東,遼東為之困敝。
當時,明廷南方叛逆和陝西流民之亂爆發,
對此,新任薊州鎮總兵官,兼管遼東之地的趙輔,也無可奈何,便採取關閉開原城東及廣寧馬市貿易的手段,以示懲罰。
天順元年,趙輔巡撫遼東,董山見瓦剌也先,勢力已衰落,
考慮到以自己的力量並不能抵抗明廷,況且當時的天順帝也並未追究他們附合瓦剌也先,抄掠遼東之罪,
於天順元年,公元1450年,一月,再受招撫。
這樣建州女真再一次進入了和平發展的階段,
一直延續到天順二年,公元1451年二月
在這一年二月,由於建州右衛指揮使凡察已死,建州衛指揮使李滿住年邁,
建州三衛的三大首領,唯有建州左衛指揮使董山,年富力強,且復有謀略,
建州左衛指揮使董山,遂暗中兼管三衛,實現了實際上的建州女真之一統。
掌三衛兵權後,董山勢力大增,有女真騎兵2萬,部眾5萬多人。
勢力大漲的建州女真首領董山,開始不滿足於現狀,想要做大做強,
於天順二年,公元1451年,3月底,再次發精銳騎兵5000,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