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朝,永遠繞不開的就是特務統治。
特務政治,是大明朝朱元璋的一大發明,
他為了“以重典馭臣下”,特設立特務機構—檢校,職責是“專主察聽在京大小衙門官吏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
檢校的鷹犬無孔不入,朱元璋對各級官員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
之後朱元璋開始大幅度調整政治體制。
廢除中書省,提升六部,
大都督府一分為五軍都督府同時宣佈衛指揮使司降半級,為從三品,都指揮使司為正三品。
原五軍都督府下面的金吾、羽林、虎賁、府軍等十衛親軍,職掌守衛宮禁,不再隸屬於五軍都督府,
親軍衛脫離都督府管轄,原本隸屬大都督府的親軍都尉府自然要有所變動。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四月十六日,明太祖朱元璋宣佈:改儀鸞司為錦衣衛,秩從三品。
為體現錦衣衛的特殊地位,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三月十八日,改錦衣衛指揮使司為正三品,居十大親軍衛之首
至此,錦衣衛制度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錦衣衛下屬有御椅司、扇手司、擎蓋司、旛幢司、斧鉞司、鑾輿司、馴馬司等七司,秩皆正六品。
御椅、扇手等七司執行的無疑是儀仗職能。這些司的成員依舊是校尉,校尉主要任務是專職擎執鹵簿、儀仗及駕前宣召官員、差遣幹辦。
按照明代的制度設計,衛之下都設有鎮撫司,主管本衛司法工作,設從五品衛鎮撫二員;千戶所下設所鎮撫二人,從六品。鎮撫司之下設司獄司,主持本衛監獄的管理工作。
錦衣衛作為親軍衛,雖然地位特殊,但同樣設有鎮撫司。
鎮撫司在職能上有所分化,
北鎮撫司專理刑事,南鎮撫司職掌軍匠諸事,形成了兩個職事各異的平行機構。
明廷為保證其審獄的獨立性和保密性,北鎮撫司治獄所得的供狀,可以越過錦衣衛堂上官直接上達皇帝,這意味著北鎮撫司在編制上雖隸屬錦衣衛,實際是一個獨立運作的掛靠機構。
以秘密偵緝為主要手段的錦衣衛監察職能從其誕生伊始就存在,但執行者僅限於刑事校尉,且有相應的制度約束。
錦衣監察與科道監察具有大體一致的功能,且互相制約,共同組成明朝的監察網路,明代的監察體系因此呈現出二元化傾向。
但錦衣衛是由皇帝直接指揮的軍事特務組織,掌管侍衛、緝捕、刑獄,它所設的監獄稱為“詔獄”,審判皇帝特批的人犯。
由於錦衣衛獨立於文官體系之外,士大夫群體始終對其懷有敵意。
錦衣衛與明朝其他衛一樣,設有千戶所。
明朝一般的衛都只統領五個千戶所,即前、後、中、左、右千戶所。
由於錦衣衛的特殊地位,除了這五所之外,還設有其他千戶所。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增置錦衣衛中左、中右、中前、中後、中中、後後六千戶所分領。這六個千戶所的設定,是錦衣衛第一次大規模擴編,共計11個千戶所。
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月,置錦衣衛所屬馴象、屯田、馬軍左、右千戶所。
當年六月,又增設錦衣衛馬軍前、後二千戶所,水軍千戶所,屯田千戶所。
至此,錦衣衛下轄千戶所有左右中前後五所,馬軍前後左右四所,中左、中前等六所親軍所、水軍所、屯田所、馴象所,共十九個千戶所,共有1萬9千人!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錦衣衛統領有三位,他們分別是毛驤、蔣瓛和宋忠。
燕王朱棣在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