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明太祖朱元璋這樣的開國狠人,也不得不認可‘官紳不當差、不納糧’這樣的國策,
何況是自己呢,
而且自己也,並沒有雍正皇帝那樣的魄力,更不想半夜被別人砍去腦袋,
算了,真要是因為自己強力推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這樣的國策,導致自己最後被暗殺身死,那就涼涼了。”
自秦始皇一統六合以來,大一統帝國的管理,就始終是統治者焦頭爛額的存在。
因為古代小農經濟,生產力水平低下,統治者無法供養更多的公職人員為皇權服務,
尤其是要管理佔帝國絕大多數的農民階級,
於是官僚士紳階層,應運而生。
作為皇權的寄生物,
官僚士紳階層,因為沒有財政權、軍權和人事任命權,而不得不唯皇權馬首是瞻,
這也使得,當其力量威脅到皇權時,必然遭到皇權的猛烈壓制。
但兩者,卻又是相輔相成,
畢竟皇權要透過其,管理地方,治理萬民。
而“士紳階層”的產生,根源在於大一統皇權,即秦朝的建立。
而皇權的確立,根本原因在於鐵器的大規模推廣和小農經濟模式的最終確立,
這不僅是“春秋”和“戰國”的分野,更是大一統皇權帝國和傳統部落制王國的分水嶺。
隨著小農經濟的不斷發展,以軒轅氏為代表的貴族階層不斷衰落,張良和項羽也成了最後的傳統貴族。
隨著非貴族的劉邦建立大漢,秦朝成為貴族時代的迴光返照。
而漢朝的建立,也意味著豪強取代傳統貴族成為了新的統治階級,
而想要皇權穩固,就必須依賴於豪強的扶持,
這一特徵,在東漢之時,表現的尤為明顯。
漢朝的豪強,或
“大富,霸一郡;
中富,霸一縣;
下富,霸一鄉一里”
或 “邑有人君之尊,裡有公侯之富”。
地主豪強,其勢力遍佈社會全境,
是皇權,即痛恨但又不得不倚靠的階級。
東漢後期,皇權衰微,宦權勢大,外戚代表的豪強並起,最終瓦解漢帝國。
曹魏時代,“九品中正制”形成,我國進入門閥政治時代。
南北朝時期,隨著少數民族入侵,導致民族融合以及三教並流等出現,
新的豪強不斷形成,巔峰時期形成了北魏末期出現的關隴貴族,這是隋唐兩朝的起源。
之後,隋朝再度完成帝國大一統後,為彌合南北撕裂,需要更強大的統治力,客觀上產生了壓制豪強的動力,
於是科舉制度產生,
沒有背景的庶族,透過科舉制度登上歷史舞臺,成為皇權對抗並壓制豪強的強力助手,
這些庶族,就是官僚士紳階層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