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于謙得恩師是誰,為什麼會被道門之主張天師張家所害呢。
雖然官方史書沒有記載,但民間卻有一絲絲的痕跡。
位於于謙老家,杭州吳山天風南面的三茅觀之內有一個石碑,
石碑上寫有一段話,
“元明時,觀內闢有書館,于謙少年之時曾讀書於此。”
正是這段話,告訴了我們,于謙得恩師是誰,
正是一名道士,還是一名學識高明的道士!
世人皆知,三茅觀是一道觀,是符籙派道教的著名的聖地,祀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中的三茅,是指秦漢時得道成仙的茅氏三兄弟,
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
後世稱茅氏三兄弟為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正是道家茅山派的代表人物!!!
茅山派,即上清派的別稱,因為坐落在茅山,故被人稱為茅山派,其最主要活躍於江浙一帶。
前文已經說過,
道家三派,即茅山、龍虎山、閣皂山!!
其中茅山派勢力最強大,且側重於個人修行,
因此茅山派的道士不僅是道士,而且還精通儒、墨、道、佛、兵、農、醫等各門學識,是一位博學之士!
前文已經說過,
元始祖,為了酬謝道門之功,特下聖旨敕命龍虎山的正一道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為元朝的“張天師”,
主管江南道教之事,後又冊封龍虎山張天師為道教之主,
至此,道家三派,茅山、龍虎山、閣皂山,統一併入龍虎山的正一教,
從此,茅山派的學問經典文獻,也就被道門之主張家所擁有,並一直傳承到明朝之時!
而江浙杭州吳山,正是少年于謙得家鄉,
據此我們可以得知,
于謙少年之時,其雙親聽說三茅觀來了一名博學之士的張姓道士,並且在觀內開設書堂,
於是便將年少的于謙,送入三茅觀,跟隨這名博學之士的張姓道士學習。
正是因為這名張姓道士,博學多才,同時精通儒、墨、道、佛、兵、農、醫等各門學識,才培養出了于謙這樣的大才。
但到此,我們也只能推斷出,
于謙得恩師是一名姓張的道士,其人來自道門之主正一教張天師的張家。
此人又是誰人呢?
又是因為什麼,而最終被道門之主的張家除名所害呢?
這就需要從道門之主的張家,尋找答案啦!!
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之後是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可大之子張宗演,
第三十七代天師,張宗演之長子張與棣,
第三十八代天師,張宗演之次子張與材,
第三十九代天師,張與材之長子張嗣成。
第四十代天師,張與材之次子張嗣德!
第四十一代天師,張嗣德之子張正言!
第四十二代天師,張嗣成之子張正常!
第四十三代天師,張正常之長子張宇初
一直到如今得,第四十四代天師,張正常之次子張宇清!
從上面的傳承之中,大家是否發現一個重大的問題呢?
為什麼第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是張與材之長子,
而第四十代天師張嗣德,卻是張與材之次子呢?
到這裡,還是可以說的過去,可能上代天師張與材的長子張嗣成,沒有兒子,無後,
所以傳給了自己的二弟張嗣德!
畢竟在我國古代,宗法繼承製度是,有子傳子,無子傳弟,
道門之主張天師的稱號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