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青銅斛一對,明珠三斛。”接著是兩隻一模一樣的銅斛,斛本來是計量容器,一斛就是一石,不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這種銅器已經不僅限於計量,也被做成樣式精美,類似後世花瓶一樣的裝飾物。
至於這個明珠三斛,可不是真的多達三斛的明珠,而是被裝在漆盒裡的一些明珠,數量上有幾十顆就很了不起了。
漢武帝送來的這些禮物也算中規中矩,對應霍光這樣的級別,這些賞賜也差不多了,至少還遠遠算不得厚愛。
最後所有人包括霍光在內,都將目光落在了最後一個被紅布包裹的東西上。這是最後一件董齊還沒有報出來歷的東西,而這件東西是被四個人抬著的,體積上有一人合抱大小,因為用布遮蓋著,所以都不知道究竟是什麼。
“陛下特賜四方鼎一尊,以顯安陽君功績。”隨著董齊一語道出,那塊包裹著的紅布也被掀開,露出一尊四方的青銅大鼎。
鼎乃國之重器,象徵國家和權力,從周代開始,賜鼎雖不是沒有,不過這其中學問可就大了。一般賞賜的鑄鼎都會篆刻銘文,用以旌功記績,不過這東西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擁有的,原則上那是隻有諸侯才能鑄造,即便皇帝賞賜也僅限於賜予諸侯。
霍光擁有自己的封地,勉強也算得上一個小諸侯,可是這畢竟是上不得檯面的,不能與王爵和列侯相比,而列侯以下被賜予鼎的好像到目前為止都還沒出現過。
鼎上銘文一般就是記錄被賜予者功績,算是用作傳世,漢武帝賜予的四方鼎上銘文肯定就是記錄霍光為什麼被封安陽君的。
看到這尊四方鼎,霍光突然有個奇怪的想法。那就是這個鼎如果能完好的流傳到後世,到了兩千年後,當人們再見到這個鼎的時候,就會發現霍光於十六歲就被封安陽君。而那時候的歷史與他所知道的歷史又會有什麼樣的不同,他這一生究竟會改變多少歷史軌跡?
在封建社會禮儀制度是非常嚴謹的,什麼樣的級別配什麼樣的禮儀,漢武帝賜霍光四方鼎,等於是將他看著諸侯,這對霍光來說說不上是好還是壞。好的方面可以看出漢武帝確實賞識霍光,可壞的就是木秀於林,霍光畢竟年紀還小,現在把他捧得太高並不完全是好事。這一點與霍光最初的規劃也背道而馳。
“董府令,辛苦了。請府令與諸位都入席吧!”待董齊將漢武帝的賀禮都交接完畢後,霍光客氣的對著董齊說道。雖然中藏府令這個官職遠遠比不上霍光,不過作為漢武帝的使者,理應受到高禮遇,請這些人入席也是必須的。
“安陽君太客氣了,入席就不必了,我等還要回去向陛下覆命,日後有機會再來叨擾安陽君。”董齊客氣的回絕,作為皇帝的使者他其實比任何人都要謹慎,因為在外人看來他的言行就代表著漢武帝的意志,漢武帝沒人他留下,就算董齊再想留下也不行。
“既然如此那本君也不強留了,府令大人有閒暇歡迎隨時光臨!”霍光也不是真要留這些人,不過是做一種姿態,這就是官場之態,不一定是出自自己的想法,可表面上卻要做夠面子功夫。
董齊一行人離開後,眾賓客從新入席。這一次氣氛就熱烈了許多,許多地方霍光都還沒去,這些賓客也自行喝起了酒,本來人數太多霍光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許多地方也只是驚鴻一瞥就離開了,他還是重點照顧了衛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