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在港期間,除了讀書閱報之外,絕無其他消遣。由於怕受人注意,因此很少跨出大門。香港住宅,又很狹窄,三四個房間,便成為他日常活動的小天地。
1938年5月20日,蔡元培應宋慶齡邀請,同港督羅富國爵士等人一道,出席由“保衛中國同盟”及“香港國防醫藥籌賑會”於聖約翰大禮堂舉行的美術展覽會並發表演說。這是蔡元培在港期間唯一的一次公開演講,其意本為公開話別,離港前往昆明或重慶,奈何因身體荏弱不堪,未能成行。
1940年早春,73歲的蔡元培遭逢愛女蔡威廉死於難產的致命一擊。蔡威廉這位留洋歸國的藝術家,自和林文錚結婚後,一直致力於國立藝專的藝術教學工作,滿腹才華和理想尚未來得及施展和實現,就在昆明撒手人寰。她死得很慘,在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還用手在牆上反覆疾書“國難,家難……”其撕心裂肺之狀令天地為之動容。白髮人送走了黑髮人,而白髮人也將循著女兒的背影飄然而去。
1940年3月3日早晨,蔡元培起身後到浴室去時,在浴室門邊,忽然感到一陣頭暈,失足摔倒,吐了一口鮮血。於是趕緊找來商務印書館的一位特約醫師朱惠康,朱醫生看過後未找出病源。這天晚上,他一宿都未睡好。第二天上午,朱醫生過來複診,認為可能是胃潰瘍,因為家裡人手不多,照料不便,因此建議送到養和醫院去診治。到了養和醫院,朱醫師又診斷可能是急性胃潰瘍,於是透過文學家許地山找來港大醫學院的英籍教授寇克博士,為蔡元培診治,並施手術。
由於輸血裝置都在香港大學,蔡元培又被轉移到香港大學。輸血的過程中,蔡已經陷入昏迷狀態。輸完之後,他的手足開始緩緩活動,有時兩片嘴唇微微翕動,像要開口說話。
此後,蔡元培回到養和醫院,已是午夜以後。約至四點多鐘,蔡元培的呼吸開始顯得很費力。六時左右,口中噓氣已經極為微弱。養和醫院院長李樹芬和寇克博士雖然先後來到,但到七點左右,兩位醫師都認為救治無望。九時過後,蔡元培噓出了最後一口微弱的氣息。這位教育家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73歲。
蔡元培先後做過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高官,然而卻一貧如洗、家徒四壁,連一幢屬於自己的房子也沒有。先生一生位居高官,卻始終清廉如水,死後無一間屋,無一寸土,醫院藥費千餘元,加上衣衾棺木的費用,都是由商務印書館的人代籌的。
9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來唁電,並特派廖承志前往致唁。
10日,靈柩出殯,由北大學生護送,香港各學校及商號下半旗誌哀,執紼者五千餘人,學校及社團萬餘人參加公祭,極盡榮哀。蔡元培靈柩初厝東華義莊待運回浙江紹興故里安葬,但因戰事熛起,未能成行,遂移葬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五四”元老、新文化的保姆長眠於香江,墓碑“蔡孑民先生之墓”七字由葉恭綽書寫。值得指出的是,他的遺言僅為兩句話:“科學救國,美育救國”。
16日,國民政府釋出褒揚令,特撥付5000元作為喪葬費用。24日上午,國民黨各界在重慶舉行公祭,蔣介石參加;下午又舉行追悼大會。同日,全國各省市均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
1947年5月9日,國民政府釋出國葬令舉行蔡元培的國葬。
蔡元培病逝,全中國不分政治派別,均表深切哀悼。國民政府釋出褒揚令說:蔡元培“道德文章,夙負時望”,“推行主義,啟導新規,士氣昌明,萬流景仰”。
教育部北大在誄詞中有“當中西文化交接之際,先生應運而生,集中西文化於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學足以當之!其才足以擇之!嗚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師歟?”
周恩來送輓聯:“從排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