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師培生有異相,尻部有一根長不及寸的無骨肉尾,左足正中有一塊龍眼大小的鮮紅方記,故被稱為“老猿再世”,此為聰明異常之兆。劉師培自幼天資聰穎,過目成誦,10歲時曾在兩天中作《鳳仙花》絕句百首,被稱為“神童”。
劉師培自幼天資過人,八歲開始學習《周易》,12歲時即已遍讀四書五經,“為人雖短視口吃,而敏捷過諸父,一目輒十行下,記誦久而弗渝”。劉師培17歲進學,18歲考上秀才,19歲中舉,可謂少年得志。
程善之曾告訴冶春後社社友杜召棠,一天,他從上海購蒙古地圖,回到揚州府中學堂後,與劉師培、方地山共同瀏覽。不久,侍者來叫他們吃午飯,程善之先去,等了許久還不見二人前去吃飯,於是程去催促。一會兒,劉師培來了,但方地山未至。程再催,方地山說,尚缺十數地。程不解其意。吃飯時,程善之就問方地山所言何意。方答:“吾默識地名,尚有疑誤,重新檢查一下。”程善之大驚,蒙古全圖上有地名千餘個,僅一兩個小時,怎可能記住?以為他吹牛。方說:“我不敢自信,但劉師培我可保證他絕沒有多少誤差。”程更加驚訝。飯後,劉師培與方地山二人各取一漆牌,持粉筆,默繪地圖。等到完成後,與原圖比較,劉師培只有一處錯誤,方地山有六七處錯誤。程善之始信其言。
【治學】
劉家三世傳經,劉師培的曾祖劉文淇、祖父劉毓崧、伯父劉壽曾都以治《左傳》新疏工作而名列《清史稿·儒林傳》。劉師培的父親劉貴曾為光緒間舉人,著有《春秋左傳歷譜》、《尚書歷草補演》、《抱甕居士文集》等。母親李汝蘐,是江都學者李祖望的次女,通曉經史。由於家學淵源,劉師培8歲起學《周易》,12歲時已讀畢《四書》、《五經》。
1898年,父親劉貴曾病逝,劉師培便由母親李汝蘐授《爾雅》、《說文》,並向堂兄劉師蒼問學。劉師培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內典道藏、西方哲學,無不涉獵,尤精歷史掌故,在經學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功底。1901年,他考取秀才,1902年參加江南鄉試,中舉人。
劉師培是經史世家的傳人,其家藏書如海。劉師培十七歲即全部讀完了家中的藏書,然後論史談經,著書立說,在國學界被譽為少年大師,與年近不惑的章太炎齊名。
劉師培早年喪父,祖母怕他出外吃虧,將他禁錮於家,所以他雖名聲在外,但世人皆不知劉師培何許人也。劉師培因科舉考試失利,辱罵清廷被官府官府通緝,聽說陳獨秀、章士釗等人在上海辦《蘇報》,便來投奔。這日閒暇,陳獨秀到章士釗寓所聊天,忽一滿身汙髒、蓬頭垢面的少年叩門而入,對二人說:“我叫劉師培,從揚州家裡逃出來的。”章、陳二人考其《左傳》上的學問,始信此少年便是劉師培。
章太炎曾評價劉師培的治學道:“常人患不讀書,而申叔讀書過多,記憶太繁,而悟性反少,誠欲著書,宜三二載束書不觀,少忘之而後執筆,庶可增其悟力雲。”
在北大任教的三年間,劉師培講授“中國文學”、“文學史”課程並出版了《中國古文學史講義》。本書的出版使“文選”派在文派之爭中獲得勝利,並在文學史的教學與研究方面成為後世的典範。
劉師培家族幾代傳經,劉師培繼承家學傳統,研究《左傳》,著有《春秋左氏傳古例詮徵》、《春秋左氏傳例略》、《春秋左氏傳答問》、《春秋左氏傳時月日古例考》、《讀左札記》等著作。同時,他還研究《周禮》,著有《周禮古注集疏》、《禮經舊說考略》、《逸禮考》以及《古書疑義舉例補》、《論文札記》等作品,都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劉師培在繼承《左氏》家學的同時,運用近代西方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成果,研究中國傳統文化,開拓了傳統文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