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閱本書的思想譜系。
思想卷單列十位思想者,涉百餘位民國著名人物,筆者希冀用逸事的路徑,輕盈的筆法,筆記的形式,尊仰的靈魂,來對其人其事進行梳理,重現三千年不遇之大變局下,那些唾珠咳玉,環佩鏘鳴的大師們:他們的歡笑、挺拔,他們的雷鳴、呼嘯,他們的自負、驕縱,他們的狂狷、怪癖,以及終歸悲憫和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時代命運。他們是生逢其時的一代,又是生不逢時的一代,只祈願風流終不被雨打風吹去,大浪淘沙後,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天地逆旅,你我都是流水,唯有思想得以永恆。但思想者又總是孤獨的,本書十位大師所行道路各異,篳路藍縷孜孜矻矻一生艱辛,讓筆者不禁想起弗洛斯特的詩句以紀念之: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每看民國大師們的生平細微,總讓我聯想起紅樓中的金陵十二釵,但無疑這些男子們才情更可羨,命運更弔詭,身世更引人黯然銷魂。即使如此,我們仍需看到,他們都只是華夏大陸自1840年後,大悲情包含下的小悲情。只願我們的祖國,在飽嘗苦難之後,最終能走過歷史的三峽,走進真正屬於人民的盛世,屬於中國文化的盛世。
筆者編著此書,努力遵循三個原則:一是用逸事的形式來表達嚴肅的內容,用輕鬆的筆調來展示厚重的主題;二是對歷史人物,不溢美,不隱惡,以期展示人物複雜多元的歷史面目及其學術價值,三是儘量用客觀的事例說話,而將自己的觀點隱藏在紙後,不讓價值判斷影響事實判斷,更不希望用作者的思考來代替讀者的思考。如果讀者朋友讀完後,感覺到了問題的開始,而不是思考的終結,筆者幸甚。
本書採用筆記文體的形式,實受餘世存先生《非常道》一書啟發,寫作思想也部分發軔此書,不得不記之。
感謝天涯煮酒論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表平臺,感謝江上葦、押沙龍等版主對本帖的維護,感謝天涯諸多網友在帖子裡的精彩討論,尤其是東方隱、窮人馬二、七分鐘的海水、萬馬堂中花飛揚、雪野殘狼、百草豐茂、還劍奇情、amethyste、馴悍、ahneo、形勝在吳頭楚尾、昨日盛宴、青瑗、軒轅劍之怒、基本吃素的和尚、何況吾輩孤且直、胡狼拜月、huracaner、舉長矢射天狼、夢不回的唐朝、醉語2008、cos60、飛刀又見飛刀、青貓、江南舊雨、noliperguo、默然齋主人、CRDB2009、山谷之間、海味宜淡、秦魚兒、金牌皇冠店等等等等,篇幅有限,掛一漏千;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的黃寶忠老師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現代出版社的臧永清總編、劉寶明老師及其同仁努力促成此書的出版,筆者深以為謝!
謹以此卷獻給我親愛的父母。
○文學大師卷
一、林語堂
〔林語堂(1895~1976),原名和樂,後改玉霖、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福建龍溪(現福建漳州)人。著名文學家。〕
【演講】
1936年,美國紐約舉辦第一屆全美書展,主辦者安排林語堂作演講。時林的《吾國與吾民》正在熱銷,讀者爭相一睹其風采。林穿一身藍緞長袍,風趣幽默地縱談其作為東方人的人生觀和寫作經驗。聽眾不斷報以熱烈的掌聲。大家正聽得入神,林語堂突然收住語氣說:“中國哲人的作風是,有話就說,說完就走。”說罷,拾起菸斗,揮了揮長袖,走下講臺,飄然而去。在座的人面面相覷,好幾分鐘才反應過來,拿著紙片追了出來。
1939年,林語堂在紐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