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有34個,多為一流學府所頒贈。胡適成為炎黃子孫中拿博士學位最多的人,其次是宋美玲,她的名譽博士學位是12個。
胡適的博士頭銜大多名過於實,其哥倫比亞哲學博士文憑,也是遲至1927年才正式拿到手。饒是如此,也令同參與新文化運動的劉半農大受刺激。劉經過數年苦讀後,在國立巴黎大學獲得語言學博士學位,並當選巴黎語言學會會員。從此,他在人前自稱“國家博士”,以與其他博士相區別。
晚年胡適談到齊白石的時候,胡適放低聲音笑著對秘書胡頌平說:“這位齊老先生78歲還生兒子;良憐之後,還有好幾個子女呢!”
胡適在說到王國維與羅振玉時,其語言與常人無異:“靜安先生的樣子真難看,不修邊幅,再有小辮子,又不大會說話,所以很少出門,但他真用功。羅振玉就不同,身材高大,人又漂亮,又會說話,說起話來又有丰采。真漂亮!”
一次,胡適談及北方早婚的人還聲情並茂地朗誦了一首北方民謠:新娘年紀二十一,新郎還只一十一。兩人一道去抬水,一頭高來一頭低。要不是公婆待我好,一腳踢他井裡去。
北平乃人文薈萃之地。餐館食譜上多有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名菜,如趙先生肉、張先生豆腐、馬先生湯、胡博士魚等等。中山公園長美軒的馬先生湯為馬敘倫首創,又稱“三白湯”,味極鮮美。王府井承華園的胡博士魚為胡適所創,其法為鯉魚切丁,加三鮮細料熬成魚羹。至於張先生豆腐和趙先生肉,也是京師名菜,卻已失其詳徵,只知道“張先生”必是跟北大有密切關係的人,且是南方人。
胡適喜歡吃肥豬肉,每次《獨立評論》同仁開會前的聚餐,與會者都把肥肉搛給他,讓他一個人吃得津津有味。
胡適有天請羅隆基、潘光旦等到上海徽州館嘗家鄉口味,一進門,老闆見到他滿臉笑容,對著廚房大吼一聲。他們都聽不懂,胡適解釋這是徽州話,是在喊:“績溪老倌,多加油啊!”多加油即是特別優待老鄉之意,果然那餐油水特別足。後來梁實秋回憶說,有兩個菜印象特別深,一是划水魚,即紅燒青魚尾,鮮嫩無比;一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錦炒生面片,非常別緻,缺點是味太鹹,油太大。
胡適見宴會席上有家鄉名菜獅子頭,大為歡喜。即說:《論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兩句話是聖人最近人情的話,全世界兩千年的哲人中,沒有第二個人說過這樣的話。
20世紀20年代上海泥城橋開了一間叫“四而樓”的酒館,很多人都不明白“四而”的意思,就去請教當時任上海公學校長的胡適。胡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親自前往四而樓小酌,尋機向主人探問究竟。主人說,樓名取自《三字經》的“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只不過圖個一本萬利的彩頭。胡幾欲暈倒。
【風趣】
胡適在北京接到新婚的妻子傳來已有身孕的訊息後,禁不住自我揶揄地吟唱起來:“我實在不要兒子,兒子自己來了,‘無後主義’的招牌,於今天掛不起來了……”
胡適說,瑞典的高本漢以一部《中國音韻學》,便可以推倒顧炎武以來三百年來的中國學者的紙上功夫;瑞典學者安特森發現的幾處新石器遺址,便可以將中國史前文化拉長几千年;法國教師桑德華髮現了一點舊石器,又把中國史前文化拉長了幾千年;周口店的一顆牙齒,經過步達生的化驗,又把中國文化拉長了幾萬年。
胡適寫過一首關於文字方面的白話打油詩:“文字沒有雅俗,卻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來同一字,聲音少許變了。並無雅俗可言,何必紛紛胡鬧?至於古人叫字,今人叫號;古人懸樑,今人上吊;古名雖未必佳,今名又何嘗少妙?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