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壓手杯。我們幾個到這邊來,先討論一下這件梅瓶。”
周夏故意道,“徐師傅,你老人家一點提示都不給,又想要考驗我啊!”
柳玉晴呵呵笑道,“我們剛剛還不是一樣沒問價格,這也是為了不影響鑑定,從而做出最準確的判斷。周夏,你也彆著急,仔細著鑑定就好。”
“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周夏道,他自然知道,鑑定之前,最好保持最為平和的心態,能不受外物的影響,進入最佳鑑定狀態最好。什麼來歷故事,價格價值,通通不要管,專心在藏品本身的鑑定上面。
周夏很快就調整好心態,專心做起鑑定來。
他現在上手的是隻壓手杯,是杯的一種樣式。造型為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於豎直,自下腹壁處內收,圈足。其形體端莊大方,凝重中見靈巧,握於手中時,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壓合於手緣,體積大小適中,分量輕重適度,穩貼合手,故有“壓手杯”美稱。
說起這壓手杯,也是歷史悠久。《陶雅》中就有記載:“宋代均窯壓手大杯,細腹半趺,亭亭玉立,並有蚯蚓走泥印,內青而外紫,鮮妍罕匹。”說是就是宋代鈞窯的壓手杯舉世罕見,後世也多有仿製。
其中,明代最為出名的永樂壓手杯,就是仿宋制的。
而周夏手裡這款壓手杯,剛巧就是永樂款的,是青花瓷,上面繪的花紋是雲龍趕珠,也算是比較常見紋飾。
這時候天sè已經黯淡下來,店裡已經開了燈,但亮度還是不夠。好在周夏自己隨身就帶著強光手電和放大鏡,並不會因此太過影響他的判斷。
這隻壓手杯的sè澤還算瑩潤,雖然也有些亮眼甚至可以稱之為豔麗,但並不是那那種新仿品常見的賊光,看著比較舒心悅目,給人的感覺比較寧靜。
當然,周夏也發現一些和永樂青花不相符合的特徵。
比如,在放大鏡下仔細,這隻壓手杯的青花並沒有暈散的現象,而永樂年間,因為用的進口蘇麻離青料,燒製出來的青花瓷器,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暈散。
另外,讓周夏覺得有些奇怪的就是壓手杯上面的龍紋。這條龍的氣勢並不兇猛,和他見過的永樂龍紋有些差別,簡而言之,就是沒有足夠的氣勢。
由此,周夏已經基本可以斷定,這並不是真正的永樂壓手杯。但究竟是哪時候的壓手杯,還有待考證,之後的明清時期,仿永樂壓手杯的也很尋常。
第五十一章重器
既然斷定不是永樂青花壓手杯,周夏就覺得這壓手杯沒有太多的價值。而且外面這龍軟趴趴的,跟條蚯蚓似的,倘若上拍的話,估計最後只會落得個流拍的結局。
但既然是做鑑定,最起碼,得把這件瓷器的年代斷出來。就像在拍賣公司做鑑定的時候,即便是新仿的,也得給送來做鑑定的藏家一個交代不是。
周夏又仔細琢磨了一陣,輕敲聽聲音,紋飾底足落款都細細看過,認定不是新仿,倒是和晚清時候的風格相符,特別和迴光返照的光緒時期青花作品類同。而這永樂壓手杯,仿品的歷史一直從宣德持續到現今,可真正的永樂壓手杯,也就那麼寥寥幾件。
周夏也就不打算在這上面浪費時間,倘若真是光緒時候的仿永樂壓手杯,價值並不高,遇上真正喜歡的買家,給個十萬就算天價。如果收來的價格只有幾千塊的話,倒是可以倒騰一下,賺點小錢,價格太高的話,就不值得去折騰。
可週夏不可能去問徐耀輝這東西多少錢收,在這行當裡,最忌諱問別人的收購價格,他只需要幫忙做個簡單的鑑定就好。
為保萬無一失,周夏依舊請系統做個鑑定,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該物品創作於公元1895年。”
這就對了嘛!周夏心道,正是晚清光緒年間,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