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四霖點了點頭,微微舒了口氣,心道:這個張勇,說得還真對。
*
山口城的關卓凡,在得到火燒“御所”、天皇出逃的訊息後,立即發動了對藝州口伊藤博文、井上馨部的攻擊。
最大的那條魚既已上鉤——雖然還沒有擺到案板上,但魚餌已經沒有什麼用了。
這些日子,藝州口的長州軍真的是度日如年。
長州藩的決策層也知道,對中國大軍來說,在軍事層面,這區區千把人已不足道。但軒軍進入山口城後的動作迷惑了長州人,包括高杉晉作在內,都以為是存在著妥協的可能的,只是討價還價的問題。而藝州口一撤,幕府的軍隊必趁虛而入,那就沒辦法和中國人討價還價了。
伊藤博文和井上馨,只好按照藩廳的命令,硬著頭皮,呆在原地不動,天天過著如芒在背的日子。
好啦,這種日子終於到了頭了。
軒軍以第四師第十七團、第十八團執行藝州口戰役,戰役指揮為第四師副師長劉玉林。
劉玉林和原屬第五師的十七團、十八團,都是沒有到過美國的,在軒軍的體系中,自然而然,成為“乙等部隊”。本來就在兄弟部隊面前矮一頭,現在爵帥把這個輕巧活交給俺們——如果辦得不夠利落、漂亮,回國之後,那是再也不用抬頭做人了。
如果一不小心沒辦下來,那就連國也不用回了。
長州藩藝州口部隊發現中國人大舉來攻,立即向中國山地方向急退。但他們晚了一步,擔負正面攻擊任務的是十七團,而十八團則已提前迂迴到長州人的退路上。
當長州人看到大量穿著藍色軍裝的中國士兵出現在去路上,這支已經被絕望和恐懼折磨了多日的部隊迅速崩潰了,絕大多數人舉手做了軒軍的俘虜。從始至終,並未發生過於激烈的戰鬥,劉玉林的這個差使,辦得意料之外的順當。
井上馨切腹自盡,可是沒有找到伊藤博文。
不僅如此,點算人數,俘虜的加戰死的,這支部隊只有不到八百人。在十七團、十八團的夾擊下,能夠逃逸的應該很少,就是說,大概少了兩百人左右。
審問俘虜,原來伊藤博文數日前便奉藩命,率一小部精銳,離開了駐地,去了萩城。
這個情況,山口的軒軍事先並沒有發現。
戰果報到山口城,關卓凡心想:高杉晉作還是做了兩手準備啊。不過,對於“最後的結局”來說,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分別,早一點晚一點而已。
關卓凡下令,第三師配屬炮兵團,越過中國山地,進軍萩城。
同時,派人給馬關送去密令,接受者包括中美聯合艦隊司令官杜立德、軒軍海軍提督丁汝昌、中國海軍總教習喬百倫、“杜里奧號”管帶小愛德華。
第三師進軍萩城的策略,和藝州口戰役“一戰滅此朝食”的策略完全不同,一路上大張旗鼓,並保持著一個“合適”的速度。
軒軍到達萩城的時候,小城顯得異常安靜,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海腥味,蟬鳴鼓譟。
沒有任何人過來和軒軍打任何交道,或者像馬關和山口那樣,以不同的形式“迎接”這批中國人。
軒軍搜尋前進,很快便控制了整個小城,並確定:長州藩彙集在此的殘餘力量,意料中地統統“蹈海”去了。
藩廳空空蕩蕩,該搬走的都搬走了,剩下來的基本上算是井井有條,並不雜亂,顯示撤退是早有計劃、時間充裕、從從容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