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約會?”蘭斯輕笑地調侃了一句,伊恩坦然地聳了聳肩,承認了蘭斯的推測。
伊恩走出去兩步,又走了回來,“對了,下個月蘭斯的事需要你幫忙,最好你能夠拉動你的隊友們一起參加,到時候我電話你。”說完,伊恩也不等高文反應,直接就離開了。
“什麼?什麼事?”高文的呼喊聲也沒有把伊恩呼喚回來,只見伊恩徑直走了出去,和勞拉相擁在一起,然後狂熱地當街親吻起來。俊男美女的放/蕩張揚讓人忍不住就想要吹起口哨。
高文無語地翻了一個白眼,急切地轉頭看向了蘭斯,“到底什麼事?”
“做慈善。”蘭斯看著眼前躍躍欲試的高文,笑呵呵地解釋到,“你可是關鍵環節!”
高文的眼睛裡寫滿了疑惑,做慈善和電影宣傳有什麼關係?他完全沒有辦法將這兩件事聯絡起來,不過看著眼前自信滿滿的蘭斯,高文也只好暫時把疑慮壓制了下來,認真地問道,“如果是慈善活動,我們球隊應該沒有問題,需要我把教練他們也都一起鼓動來嗎?”(未完待續。)
ps: 今天第二更,依舊是補昨天的更新,懇求訂閱!
148 廣泛撒網
2003年九月十八日,一件與娛樂圈沒有任何關係的新聞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美國學術期刊“氣候研究”的編輯克里斯…德弗萊塔斯(chris…de…freitas)博士大膽地刊登了一篇不符合政治導向——但是符合事實——的同行評審文章,文章的結論是:如果以過去一千年的氣候變化為背景,那麼近期氣候變暖並非異常現象。
這篇文章釋出之後,掀起了軒然大波,國際上的全球變暖論者很快針對德弗萊塔斯博士發起了攻擊,要求撤銷他的編輯職位和大學教職。
世界氣象組織隨即公佈了相關資料,2003年目前為止,世界各地不少地方都迎來了歷史上最炎熱的夏天。瑞士格羅諾鎮最高溫度達到了四十一點五攝氏度,打破了一百三十九年來的記錄;英國倫敦的溫度達到了三十八點一攝氏度,打破了1990年的記錄;同樣,法國巴黎晚上的最低溫度為二十五點五攝氏度,這也打破了1873年以來的記錄;再加上中/國的臺/北、上/海、武/漢、福/州等地都打破了當地最高溫記錄……溫室效應的影響已經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全球各地。
英國的“衛報”刊登了氣候變化經濟學報告,在報告中顯示,如果持續按照2003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會上升四攝氏度。而氣溫一旦升高的話,這將會打亂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甚至是全球的生態平衡,最終導致全球發生大規模的遷徙和衝突。
一時間,克里斯…德弗萊塔斯猶如過街老鼠,幾乎遭受到了全方位的打擊。美國本土更是喧囂不已。
包括“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西雅圖郵報”在內的各大報紙都紛紛針對這件事情進行了討論,溫室效應的問題在這一場爭論之中再次成為了焦點。
作為北美地區影響最大的報紙,“紐約時報”自然也不會錯過。不過。“紐約時報”並沒有第一時間發表觀點,而是經過了一系列調查之後,在十月十八日,也就是克里斯…德弗萊塔斯博士的爭議暫時回落的一個月之後,以“溫室效應真的那麼危險嗎”為標題,刊登了專業評論。
從標題來看,這篇由哈維爾…尤利爾撰寫的文章,居然在為克里斯辯護,站到了克里斯這一邊,而“紐約時報”居然也大膽地刊登了。這著實引起了軒然大波。
哈維爾的這篇文章提出了質疑論,“自九十年代以來,全球氣候已經十多年沒有呈現變暖趨勢了。”
氣候科學家凱文…特倫伯斯(kevin…tren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