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停的聲音響起,杜克從監視器後面站起來,大聲的對燈箱裡面喊道,“注意你的眼睛,你有一個閉眼的動作!”
這是人的本能反應,在表現演員“砸向”鏡頭的效果時,實際上演員基本上是不怎麼動的,而是讓攝影機在機械臂的精確控制下“砸向”演員,這一場戲中,攝影機要以每小時40英里的速度砸向斯嘉麗?約翰遜,在離她3英寸的位置停下來,而這個過程中,斯嘉麗必須保持一動不動。
出色的演員能控制自己的任何一個表情和本能反應,經過杜克的提醒,斯嘉麗下一次順利完成了這場戲。
隨後。杜克讓劇組休息,準備拍攝影片前半部分的超長鏡頭。
曾經《地心引力》的開場,一個長達近18分鐘的太空鏡頭震攝住了所有人,哪怕是最挑剔、最苛刻的影迷,也會對這個機位走動異常複雜、場面排程充滿想象力、cg製作天衣無縫的長鏡頭拜服。
但劇組不準備拍攝如此長的鏡頭,而是將這個鏡頭一分為二。由兩個長鏡頭拼接而成。前一個鏡頭大概有12分半鐘,然後再接上另一個鏡頭,構成整個長鏡頭。
如果說製造出零重力的效果還不算難的話,那麼這些長鏡頭可就算是真正的挑戰了,這是無重力下的長鏡頭。
無重力,也就是這個鏡頭棘手的地方,不只是表現零重力是棘手,長鏡頭本來就難,零重力也是。把他們兩個加在一起,不對,他們不是加在一起,他們是相乘,事情就難上加難。
杜克和約翰?施瓦茲曼為此做過大量的討論和試驗。
這些鏡頭實拍時攝影機的運動還要被動作捕捉系統記錄下來,以便與cg場景相匹配。杜克希望攝影機的運動儘可能自然流暢,因此相比一幀幀做關鍵幀動畫,他選擇了在小型動作捕捉棚中使用虛擬攝影機系統。約翰?施瓦茲曼和他的四個攝影助理可以拿著這個小支架四處走動,控制攝影機引數和構圖。然後對錄製的軌跡做一些修改,使其更像是在零重力下拍攝的。
與以往不同,杜克相信長鏡頭能很好的把觀眾代入到影片當中,長鏡頭的關鍵在於身臨其境,對於這樣一部特殊的影片來說,能使整個畫面變得更逼真、更貼切、更直白。
剪輯點越少。觀眾跟角色之間的互動就越多,好比觀眾在實時的觀看角色所經歷的一切。
前幾天討論的時候,杜克想要嘗試更多的攝影機運動軌跡,但約翰?施瓦茲曼和參與討論的麥克?道森都建議他不要這麼做。
按照杜克的計劃,開場的鏡頭結束時是女主角飄向廣袤的太空。當她開始往遠處飄的時候我,不需要設定剪輯點,攝影機可以在同一個鏡頭中跟著她運動,這樣一來開場的兩個鏡頭就可以合為一個鏡頭。
不過約翰?施瓦茲曼和麥克?道森都不建議這麼做,他們認為當女主角飄出去的時候是最佳剪輯點,如果這是一本書的一章,這應該是這章的最後一句話。
鏡頭加長也就意味著拍攝難度以幾何倍數增加,他們很輕易就說服了杜克,而且只用了一個理由——時間不允許!
是的,時間確實不允許,這部影片的製作週期本來就異常緊張,杜克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而且他也不是那種偏執的人,無論長鏡頭還是剪輯,都要適合一部影片當時的實際狀況,劇情本身跟攝影、聲音、表演和色彩是等同的,他們都是一種電影製作工具,所以導演要服務的是電影,而不是故事。
還有一個難點在於,要讓這個長鏡頭奪人眼球。
拍片的目的可不是要觀眾死寂般的坐在那裡,不是要讓他們坐在那兒等著某個人飄上來然後拍個特寫。
一個長鏡頭就像一支芭蕾,要處理的一秒種都不能讓人覺得乏味。
導演事用攝影機來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