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外來的資金,恐怕也只能拿到票房分成,想要從周邊上面分蛋糕,基本沒有可能。
杜克的態度很明顯,不排斥也不主動參與,他只負責製作電影,而且從最開始到現在,除去《獨立日》過於大美利堅主義,《芝加哥》題材相對小眾外,他其他的影片全部被中影集團引進。
相對來說,他是一個對待太平洋對岸態度非常中立的導演。
引進這樣的導演的影片,無疑也會讓中影集團減少很多來自政治方面的麻煩。
雙方總的來說談得比較愉快,這種合作本來就是求同存異的過程,杜克未來需要太平洋對岸的市場,中影集團引進他的影片獲利豐厚,這就為雙方的合作奠定了足夠的基礎。
“羅森伯格導演……”
座山雕不可能停留太久,半個多小時後,就提出了告辭,離開的時候,又跟杜克說道,“中影集團很真誠的邀請你到我們那邊拍攝電影,我們也希望能看到有中國的演員或者幕後人員,能參與到你這位頂尖導演的頂級製作中。”
杜克跟他握手,“未來一定會的。”
只要那邊的市場爆發,不用對方多說,杜克就會讓一些華裔演員,開始在他的影片裡打醬油。
比如按照他的規劃,《變形金剛》上映時,太平洋對岸的市場將會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他就打算適當的引進幾個來自那邊的演員。
而且變形金剛對於太平洋對岸的很多人來說,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只要運作的好,必然能成為瘋狂斂財的系列電影,擎天柱和威震天是很多人永遠都抹不去的記憶。
這個系列的難度相對來說也比較小,只要特效能保證,擎天柱和威震天始終存在,就能保證上座率。
按照杜克的想法,為了商業方面的考慮,擎天柱和威震天會不停的在大銀幕上相愛相殺,即便是死了,也可以復活。
甚至在合適的時候,完全可以引進對面的演員,成為這個系列的主要演員之一。
送走座山雕兩人,杜克回到客廳裡,坐在沙發上面,還在考慮未來的計劃,他的規劃表已經排到了數年之後,而且基本都是大投資大製作的商業片,每年一部的拍片速度,幾乎是極限了。
至於奧斯卡,自從憑藉《魔戒3:王者歸來》拿到最佳導演後,杜克的計劃中就沒有再考慮衝擊奧斯卡,除非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改變作風,不再歧視商業片,否則他基本與奧斯卡無緣了。
不過,瞭解未來奧斯卡越來越小眾化趨勢的杜克很清楚,這種可能性無限小。
雖然很多人對他完全商業化的製片風格非議不斷,但杜克很清楚自己喜歡的是什麼,需要的又是什麼,不會因為幾個人非議幾句,就改變自己規劃好的道路。
就像他最初進入好萊塢所想的那樣,如果製作的電影連他自己都不喜歡,那還有任何樂趣可言嗎?
那些沉悶的文藝片或許在某些人眼中是高雅或者藝術的代名詞,但杜克很清楚,讓他製作這樣的影片,別說風格理念以及手法等方面的問題,單是興趣這一項就足以悶死他。
比如圈內有訊息,曾經某個被他轟出去的導演,以一鏡到底的理念,贏得了某些人的欣賞,終於拉倒投資,杜克卻根本不在意。
或許對方未來能在奧斯卡上大獲全勝,但那又有什麼關係?不去說其他,那位導演單單是為了區區幾百萬美元的投資,磨了幾年的嘴皮?
時間是寶貴的,他不會浪費在任何他認為不值得的地方。(未完待續。。)
第五百七十八章 索菲亞的請求
這個來自太平洋對岸的考察團,在洛杉磯和紐約總計待了一週的時間,隨後離開了北美,根據時代華納和新聞集團公關部傳來的訊息,考察團在瞭解過迪士尼的現狀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