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認定約翰?辛克利患有嚴重精神病,謀殺總統罪不成立,僅判強制治療。
其實,由電影引發的案件並不止《蝙蝠俠》系列,有網站就整理出起碼十多次電影院事件,包括了《教父》《x戰警:背水一戰》等等,這些事件包括觀眾抵制,偶發衝突,甚至與電影本身無關的一些事件。
1988年上映的《彩色響尾蛇》講述的是洛杉磯警方打擊街頭犯罪和幫派的故事,在影片開映的週末,便有分屬兩個幫派的13個年輕男子被捕,警方認為這13個男子是幫派成員,在即將上映《彩色響尾蛇》的劇院門口大打出手,以阻擾影片的正常放映。
此外,著名的黑幫團體“守護天使”曾在影片上映期間打出了“《彩色響尾蛇》殺死孩子”、“不要在洛杉磯上映《彩色響尾蛇》”的標語,芝加哥、紐約和邁阿密警方都在影片首映期間處於戒備狀態。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長島,在《教父3》放映期間,兩個幫派的成員直接在電影院開火,在這次交火中,黑幫成員並沒有受傷,遭殃的是坐在旁邊的觀眾。其中,有一名15歲的少年被打死。
同樣是九十年代,在《街區男孩》上映的影院裡,有數起暴力事件發生,一名23歲的男子被子彈擊中,繼而身亡,一名15歲的少年也在首映週末被刺身亡,還有多人受傷。
進入新世紀,這種事件變得更多,2005年在巴爾的摩的一家電影院內放映《x戰警:背水一戰》時,一名2男子站起掏出槍,要所有的觀眾都趴在地上,隨便開了死槍,一個倒黴的六十二歲老人因此喪命。
2008年《返老還童》放映時,一名影迷不斷為影片高呼喝彩,引得旁邊的人非常不耐,在勸說無果的情況下,後者果斷逃出手槍,向前者射擊……
其實去谷歌上面一搜,因為電影而造成的衝突層出不窮,死傷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或許,原本是休閒娛樂的看電影,有一天真的會變成被奪去性命的“極限消遣”。
當然,這只是杜克看了蒂娜?菲收集的相關資料,私下裡對斯嘉麗?約翰遜的吐槽而已。
但有一個事實不容忽視,也怕是杜克也無法否認,進入新世紀之後,由電影引發的死傷情況正在加劇。
為什麼在過去清晰的現實與夢境的區別,現在卻開始變得模糊,甚至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無力分辨夢想和現實的人?從一定程度上說,這和網際網路造成的新的意義世界有關係。
在網際網路出現以後,現實與虛擬的差別越來越小了;而技術生產的方向更是,徹底消除這種差別。
特別是電影藉助網際網路的宣傳營銷方式,非常注重互動和參與性,這能明顯的增加參與者的代入感,相應的,也會帶來一些問題。
“電影是什麼?簡單而言,就是造夢。”
看完蒂娜?菲收集的資料,杜克繼續更新自己的即時分享。
“真像某些媒體所言,電影應該為這場槍擊慘案買單麼?”
“設想一下,如果電影中不存在任何暴力內容,乾淨得連最保守的人士都無法挑出問題,這個世界是否會因此變得美好?不再有暴力產生?答案不說大家也會知道。”
“但在這種不可能實現的想象中,我們能確定的卻是人類精神世界會變得何等虛假、空洞,所有藝術家和觀眾都會退化成痴呆的孩童,假裝身處單純完美的夢幻世界。”
“電影,和其他藝術一樣,都是現實的變形、反映。確實有不少電影渲染或鼓吹暴力,但同時也有或許更多的電影是在讓觀眾更深刻地認識暴力問題的嚴重性,讓人們去警惕、反思暴力何來,黑暗何在。”
“這也許不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顯然也不是最壞的時代。電影對映出的,只是痼疾重重的現實而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