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出來。深入追究的話,華納兄弟、索尼影業和迪斯尼的推波助瀾,讓所有焦點成功地聚集在了“狂暴之路”身上,這也間接造就了爭議的沸沸揚揚。
見微知著,“狂暴之路”所引發的爭議,恰恰讓人們感覺到了社會的進步似乎遠遠沒有達到普遍觀點所達到的高度。
“洛杉磯時報”的專題,分為了三個部分,克里夫僅僅只是撰寫了其中電影產業的一部分,另外兩個部分則分別由社會學家和教育學家進行深度分析,從不同的角度對性別歧視問題在當代社會的不同體現,比如說女性在職場上遇到的歧視,再比如說緋聞之中社會對女性的苛刻態度。脫離了“狂暴之路”之後,這場爭議真正地成為了社會問題。
隨後,“紐約時報”也設計了一個系列專題,在整整兩週時間之內,每天更新一篇,採訪各行各業的現狀,剖析性別差異所帶來的問題。比起“洛杉磯時報”來說,“紐約時報”顯然又更近一步。
東西兩岸的領袖媒體齊齊發聲,這也基本奠定了事情走向。隨後,白宮新聞釋出會之上,採訪環節再次提到了“狂暴之路”的相關問題,新聞發言人表示,“我剛剛觀看完這部作品,蘭斯洛特…施特雷洛先生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工作,值得細細品味。我相信,那些所謂的爭論都是鑄就這部作品成為經典的最佳證明。”
這也就是白宮的官方立場了,不過,喬治…布什依舊拒絕對此發表任何言論,在高爾夫球場被記者圍堵時,他表示,“我對電影不感興趣,但聽說過了。”類似的言論與去年“斷背山”相差無幾,但這次,他卻陷入了爭議漩渦。
與同性戀不同,為了消除性別歧視,近年來國際上一直在努力,美國國內也十分重視,即使在總統大選之中,女性的投票也逐漸變得越來越重要。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巴拉克…奧巴馬能夠贏得選舉,女性和同性戀的票數毫無疑問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所以,當喬治再一次以官方說辭推脫時,激發了美國民眾的強烈反彈,人們紛紛指責喬治對人民的基本權益沒有任何誠意,整個社會都在討論熱點的情況下,喬治居然還有心思去打高爾夫,這不僅僅是對社會熱點的忽略,更是總統工作的失職。
撇開陷入爭議漩渦的喬治不說,白宮的官方立場還是為事情真正的蓋棺定論。
爭議,依舊不會消失,就如同克里夫在專題之中所說,消滅歧視依舊任重道遠,但這卻意味著“狂暴之路”終於洗刷了爭議,男權主義也好,女權主義也罷,暫時都消停了一些,不僅僅是還了蘭斯一個清白,更重要的是對電影進行了全新解讀,讓人們又有了重新認識。
在此之前,“狂暴之路”的媒體綜評創造了商業電影一個無法逾越的高度,但那僅僅只是“專業觀點”,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們很難有直接的代入感,畢竟那些藝術、那些深度還是太過遙遠了。可是現在經過跌宕起伏、好戲連臺的爭議大戰之後,幾乎每個人都產生了自己對電影的理解和看法,此時再回過頭去閱讀那些專業評論,“好萊塢報道者”、“綜藝”、“芝加哥太陽報”、“紐約時報”等等,每個人都將會有不同的領悟。
細細咀嚼之後,人們這才真正地明白了,為什麼“洛杉磯時報”認為“狂暴之路”是一部將商業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作品,關於自由、關於人性的探討不是強行說教,而是伴隨著每一個角色的飽滿和立體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廢土末世背景之下的殘酷和真實完美地延續了犯罪三部曲的發展軌跡,一部商業鉅作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