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了。關東軍本部經過緊急磋商,決定抽調在日本新組建的第三九師團和第四十一師團入東北,一邊加強對當地的控制,一邊準備在合適的機會,對虎嘯嶺展開第二次掃蕩。
但是,暫時日軍不打算去觸怒虎嘯嶺了,免得他趁著這個機會再掀起什麼風浪來。
關東軍也是沒有辦法,因為東北局勢的變化,使得原本已經有點死心的南京國民政府又蠢蠢欲動,再次向國聯遞交了申訴,要求他們督促日軍退出東三省,將其交還給中國。
而與此同時,沙俄共和國也派遣出了遠東第一裝甲師進駐了跟中國相鄰的坎帕林,大有隨時都可能進入東北的意思。
對於這頭位於亞歐大陸最北方的北極熊,日本人從來不敢掉以輕心,他們知道這個國家的厲害,因此必須要小心應對。
這時候,再對虎嘯嶺進行清剿,如果陷入膠著,很有可能會牽一髮動全身,使得東三省的形勢益發複雜,這對現在已經掌控了東三省的日本人來說,是不利的。
雖然對於國聯,日本人並沒有真放在心上,但是他們也清楚在表面上還是要給點面子的,因此在國聯再次調查的這段時間裡,要儘量把東三省折騰出一種繁榮穩定的局面,好為自己創造更有利的輿論。
正因為諸多因素的糾纏,日本人放緩了對虎嘯嶺的圍剿,也使得虎嘯嶺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時期。
要是日本人知道,他們的這段放鬆,使得虎嘯嶺整體實力突飛猛進,上漲了一大截的話,恐怕會後悔莫及,腸子都悔青了。
可惜世界上沒有後悔藥,所以日本人依然在野心勃勃的做著佔領中國乃至亞洲,甚至整個世界的美夢。
既然東三省這邊基本上已經到手,那麼他們自然是不會滿足的,於是就將目光投到了連線東北和華北的咽喉要道——山海關處。
要想進入華北,那麼就必須要拿下山海關,這是日本內閣和軍部達成的共識,也正因為此,他們開始為下一步的侵略行動作準備了。
…… ……
(第一卷結束)
第1章 榆關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建立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清朝時期乾隆二年,這次更名為臨榆縣。
臨榆縣明代屬永平府,境內建制盧龍縣、撫寧縣、昌黎縣、永平衛、山海衛。縣下實行裡甲制,裡亦稱社、屯,當地民編為社,遷來者編為屯。清代,沿用明制,屬直隸省永平府,轄盧龍、撫寧、昌黎縣。清乾隆二年在山海關增設臨榆縣。
《大清一統志??永平府??臨榆縣》中曾有記載:“秦皇島,在臨榆縣西南二十五里,入海一里,四面皆水。相傳秦始皇嘗駐蹕於此。”
乾隆二十一年《臨榆縣誌??古蹟》中記載:“秦王島,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海水環之。世傳秦始皇求仙駐蹕於此。”
而光緒四年《臨榆縣誌》對秦皇島的描述見多且詳:“秦王島,距城西南二十五里,山脈由東轉西,插入海中,橫壓水面,遠望形如臥蠶,海陽鎮之水口山也,上有觀音寺。”
山海關是明長城的東北起點,境內長城26公里,位於秦皇島市以東10多公里處。據史料記載,山海關自公元1381年建關設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古即為我國的軍事重鎮。
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並有多種古代的防禦建築,是一座防禦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有“天下第一關”之稱。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箭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