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些之後,蘇天成開始下達命令了。
“一個時辰之內,前軍與中軍會和,開始進行作戰的總體部署,洪承疇為先鋒指揮官,統領三萬將士,劉鐵漢、馬祥麟、賀人龍、劉文秀、艾能奇、李定國歸洪承疇節制,若是遇見後金韃子的大部隊,不管對方有多少人,必須要死死的拖住,避免其撤退,渠清澤,想辦法通知孫傳庭,他們的作戰部署不變,依舊是包圍蓋州城,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我們與後金韃子的大部隊交戰了,孫傳庭必須帶領三萬將士,就是後援了,他們一方面要避免蓋州城內的後金韃子增援,一方面要避免與我大軍交戰的後金韃子撤退,告訴孫傳庭,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難,付出多大的犧牲,都要死死頂住。”(未完待續。。。)
正文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誤判?(3)
多鐸躊躇滿志,帶領大軍,準備進攻復州。
可以選擇進攻的地方是不少的,從海州出發,往右邊去,可以進攻岫巖,佔領鳳凰城以及旋城等地,往前可以進攻永寧和復州,濟爾哈朗的意見,本是進攻岫巖,佔領鳳凰城和旋城等地,迂迴進攻復州和宣州,這樣可以令駐紮在復州等地的江寧營猝不及防,可惜這個建議,多鐸是堅決不同意的。
多鐸與濟爾哈朗之間,明顯是存在矛盾的,皇太極任命濟爾哈朗為主帥,多鐸很不服氣,他長時間駐紮在海州,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況且自己的親哥哥多爾袞駐紮在遼東,成為了主帥,兩人幾乎是同時駐紮在遼東和海州的,不管從哪個方面說,自己都應該成為主帥的。
因為駐紮在海州的時間有些長,多鐸熟悉這裡的情況,而且將麾下的大軍,分散部署在海州、耀州和蓋州,要說這些防禦還是很不錯的,有防禦的部署,也有進攻的準備,上一次的復州和宣州之戰,多鐸是很不服氣的,他所帶領的大軍,幾乎沒有與江寧營正面接觸,雄心萬丈的出發,灰溜溜的回到了海州。
皇太極任命濟爾哈朗為主帥,觸動了多鐸的心思,豪格成為了皇太子,多鐸的內心就不是很舒服,他一直都認為,哥哥多爾袞是遠遠強於豪格的,若是從大清國的未來出發,應該是多爾袞繼承皇位的,再說大清國也不一定要採用父傳子的繼承方式,有德有才的人,才是能夠身居高位的,大清國需要強盛,需要進攻中原。需要推翻大明朝,如此的情況下,多爾袞就應該成為皇位的繼承人。
豪格成為了皇太子之後,多鐸也是動了一些心思的,想著攛掇諸多的滿人權貴,給豪格找麻煩。同時暗中集聚力量,等到皇太極龍御歸天之後,幫助多爾袞奪取皇位,可惜形勢的發展,令多爾袞和多鐸的處境越來越不利了,若不是大明發動進攻,說不定豪格會騰出手來,對付多爾袞、阿濟格和他的。
明軍大舉進攻,這樣的形勢下。皇位的爭奪已經不是最大的事情,何況豪格的地位在逐漸的穩固,代善、濟爾哈朗等人,都是支援豪格的,滿八旗之中的六旗,都是支援豪格的,擁護皇太極做出來的決定,如此情況下。聰明人都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一次的戰役,在皇太極和豪格等人看來。是護衛大清國,但在多爾袞與多鐸看來,就是他們展現能力的機會,若是在這次的大戰之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勞,自身的地位肯定是能夠更加的穩固的。豪格就是成為了皇帝,也要尊重他們的。
沒有能夠成為海州方向的主帥,多鐸是異常氣憤的,儘管是副帥,但從功勞和影響方面來說。是大打折扣的,這對於他今後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多鐸可不敢嫉恨皇太極,皇太極的英明睿智,不是他所能夠撼動的,儘管知道,這樣的安排,就是皇太極的意思,所以說,多鐸將怨恨記在了豪格與濟爾哈朗的頭上。
濟爾哈朗同樣是大清國驍勇的將領,可如今的情況不同了,濟爾哈朗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