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的代表簽署的。九月份日本就要出兵攻打朝鮮。皇太極不敢肯定,日本人真的會那樣做。近幾十年來,日本人幾次與大明朝廷作對,換來的都是慘敗,嘉靖年間倭寇在浙江等沿海地帶作亂,結果被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打敗,萬曆年間。日本倭寇入侵朝鮮,結果被明軍打敗,損失慘重,不得不逃回日本,也就是從那以後。日本人就沒有過海挑釁了。
皇太極的部署是三個方面的,除開草原上的部署,遼東的部署,剩下就是海州方向部署的調整了,日本人那邊,皇太極沒有認為是單獨的部署。
海州方向,蘇天成佔領蓋州之後,暫時停止了進攻。蘇天成做出來的這個決定,再次讓皇太極感覺到了惱火,多鐸捐軀、金礪被生擒的訊息,傳到瀋陽之後,滿人權貴之中,出現了巨大的波瀾,很多人都要求從海州方向發動進攻,與蘇天成進行決戰,徹底打敗蘇天成,這種呼聲佔據了絕大多數,但也有冷靜的人,包括眾人都不可能想到的多爾袞。
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三人,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阿濟格的年紀最大,多爾袞其次,多鐸的年紀最小,其中多爾袞和多鐸兩人的感情是最深的,而且兩人也是政治上絕對的聯盟,按說出現了這樣的事情,多爾袞是絕對要求給多鐸報仇的。
在如何處理海州方向的戰役部署方面,多爾袞與阿濟格之間,產生了直接的衝突。
阿濟格堅決支援從海州方向發動總攻,打敗蘇天成,為多鐸報仇,而且還主動請纓,趕赴海州作戰,堅決要斬殺蘇天成,阿濟格的意見,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甚至正黃旗裡面的鰲拜,都是同意這個意見的。
但多爾袞不同意,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行的。
多鐸戰敗被殺之後,除開駐紮在海州的濟爾哈朗,其餘的滿人權貴,幾乎都回到了瀋陽,大家都清楚,皇太極肯定要做出來新的部署了。
所以說,多爾袞和阿濟格等人,包括代善,都在瀋陽。
多爾袞的意見非常明確,不能夠因為一次的失敗,毫無顧忌的將整個的大清國都壓上去,這是賭氣的做法,不是明智的選擇,駐紮在遼東的大軍,悉數調到海州,遼東的廣寧和西平堡,恐怕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就會失守,這樣明軍就可以渡過遼河,展開對瀋陽的進攻,到時候,海州方向的大軍,又要抽調回來,保護瀋陽,這完全是自我折騰。
多爾袞也認為,事情到了這一步,海州的局面,被遼東更加的重要,適當抽調大軍,趕赴海州是有必要的,蓋州已經丟失了,絕不能夠丟失耀州和海州,那樣遼陽也危險了,若是遼陽失守,瀋陽肯定是守不住的。
多爾袞的建議之中,同樣提到了蒙八旗,提到了蒙古的力量。
這令皇太極再一次的對多爾袞刮目相看了,皇太極清楚的知道,多爾袞的能力是強於豪格的,若是自己走了,將大清國託付給多爾袞,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皇太極不能夠這樣做,多爾袞能力是不用說的,可權力**過於的強烈,心狠手辣,可以預見的是,多爾袞一旦掌握了大權,豪格等人都不得好死,包括自己的諸多兒子,還有代善和濟爾哈朗等人,一旦多爾袞穩固了局面,就會有清洗異己的動作。
皇太極想到的,還是讓豪格能夠籠絡多爾袞,儘管這樣做的難度很大。
不得不說的是,多鐸的喪命,讓多爾袞的力量更加的單薄,失去了與豪格競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