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吉祥物的高起潛很快就寫了一封奏疏,並派人火速送到了北京。
當然,高起潛在奏疏裡對事情的經過進行小小的修改:
按照高起潛的說法,明軍和清軍在大淩河畔爆發戰鬥的起因是關寧軍想要在大淩河畔修築城堡,於是毫無意外的,他們修築城堡的行動引來了清軍。
關寧軍自知自己無力對抗清軍,因此向陳秋求援。
而陳秋也是講義氣,在收到關寧軍的請求之後派出江明學帶著上萬兵馬前往遼西協助,祖大壽看到江明學帶了這麼多人便有了新想法,他在和江明學商量之後決定發起對廣寧的進攻。
不過由於錦州和廣寧還有些距離,於是為了軍隊的後勤供應,祖大壽派出吳三桂去和江明學一起前往義州衛築城。
明軍在義州衛築城的舉動讓清軍意識到明軍對廣寧有想法,於是他們也派出了大批兵馬想要阻止明軍的動作,雙方在大淩河畔展開了戰鬥。
戰鬥的結果是明軍獲勝,不過清軍已經開始增兵,於是關寧軍和安東鎮聯名請求明廷調集兵馬前往遼地支援。
似乎是擔心自己說的不夠清楚,高起潛又解釋了一下為啥陳秋不自己出動的原因:
那就是他們剛剛從關內返回金州不久,將士疲憊不堪,等休息一陣之後才能出戰。
很快這封奏疏就到了崇禎帝手中,崇禎帝看完高起潛發來的奏疏之後皺了皺眉頭,這大明真是永遠都有麻煩的事情在等著他這個皇帝。
崇禎帝不是傻子,現在這架勢,明清雙方是必須在遼西幹一場大的才能收場了,而幹大事那就不是祖大壽那貨有魄力能做的。
所以這事十有八九還是陳秋策劃的。
崇禎帝判斷陳秋這是因為在關內打了那麼久結果還是滅不掉葉思曼,於是急吼吼地想在關外找場子了。
“這個陳秋,真是……”
崇禎帝對陳秋印象還不錯,雖然陳秋這傢伙把監軍太監變成了吉祥物,多次直接主動發起戰事,但是陳秋有事是真上,這點已經比大多數大明文武好太多了。
“大伴,去叫楊……”
崇禎帝下意識想讓楊嗣昌過來商議遼西戰事,但話到嘴邊他才想起楊嗣昌現在還在湖廣沒有回北京:
由於葉思曼的存在,楊嗣昌需要作為督師坐鎮湖廣,統領湖廣周邊的兵馬用以圍堵葉思曼。
崇禎帝頓時有些頭疼,大明中樞還真就沒幾個靠譜的軍事人才,於是崇禎帝轉而問王承恩,“大伴,京城之中可有什麼精通兵事之人?”
王承恩嚇了一跳,謹慎地說道,“陛下,軍國大事不是奴婢能插手的。”
崇禎帝看了王承恩一眼,說道,“軍國大事給你插手總比給那些只會誇誇其談的廢物插手好。”
王承恩嘆了口氣,崇禎帝對於文官的厭惡一日勝過一日了,這可能不是什麼好事……
過了一會,沒等王承恩回答,崇禎帝說道,“算了,聽說孫閣老(孫承宗)是在京城是吧?召孫閣老過來吧。”
王承恩點點頭,孫承宗作為天啟帝師,天啟帝和崇禎帝都對他很信任,他在關外打造了關寧錦防線:
當然這是功績還是大明的沉重負擔一直都有爭議就是了。
很快孫承宗就被召進宮,歷史上孫承宗這個時候離去世已經不久了:
歷史上崇禎十一年十一月,清軍攻高陽縣,高陽縣縣令棄城而逃,孫承宗帶領族人組織軍民守城,城破之後清軍多次勸降均被拒絕,最終自縊殉國。
不過遊戲世界清軍沒有入寇,孫承宗和高陽縣就沒有這個劫難了。
孫承宗很快奉命入宮覲見崇禎帝,崇禎帝賜座之後讓王承恩把高起潛的奏疏交給孫承宗,說道,“孫閣老,對於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