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5頁)

爆炸的水平。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驚。有的人竟憂心忡忡,不知這種技術發展“伊于胡底”語出《詩經?小雅?小旻》:“我視謀猶,伊于胡底?”意為:到什麼地步為止,形容結局不堪設想。。信耶穌教的人擔心將來一旦“克隆”出來了人,他們的上帝將向何處躲藏。

人類千百年以來儲存智慧的手段不出兩端,一是實物,比如長城等等,二是書籍,以後者為主。在發明文字以前,儲存智慧靠記憶;文字發明了以後,則使用書籍。把腦海裡記憶的東西搬出來,搬到紙上,就形成了書籍,書籍是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庫。後一代的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永遠不停地向前邁進,靠的就是能讀書又能寫書的本領。我常常想,人類向前發展,有如接力賽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過棒來,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遠跑下去,永無窮盡,這樣智慧的傳承也永無窮盡。這樣的傳承靠的主要就是書,書是事關人類智慧傳承的大事,這樣一來,讀書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麼呢?

但是,話又說了回來,中國曆代都有“讀書無用論”的說法,讀書的知識分子,古代通稱之為“秀才”,常常成為取笑的物件,比如說什麼“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取笑秀才的無能。這話不無道理。在古代——請注意,我說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經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幾乎都是不識字的痞子流氓,中國歷史上兩個馬上皇帝,開國“英主”,劉邦和朱元璋,都屬此類。詩人只有慨嘆“劉項原來不讀書”。“秀才”最多也只有成為這一批地痞流氓的“幫忙”或者“幫閒”,幫不上的,就只好慨嘆“儒冠多誤身”了。

但是,話還要再說回來,中國悠久的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是這一批地痞流氓,還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這一批“讀書無用論”的現身“說法”者的“高祖”、“太祖”之類,除了*人民剝削人民之外,只給後代留下了什麼陵之類,供今天搞旅遊的人賺錢而已。他們對我們國家竟無貢獻可言。

總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對我影響最大的幾本書

1997年4月8日

我是一個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麼嗜好都沒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幹並無綠葉更無花朵的樹。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

我讀的書可謂多而雜,經、史、子、集都涉獵過一點,但極膚淺,小學中學階段,最愛讀的是“閒書”(沒有用的書),比如《彭公案》、《施公案》、《洪公傳》、《三俠五義》、《小五義》、《東周列國志》、《說岳》、《說唐》等等,讀得如醉似痴。《紅樓夢》等古典小說是以後才讀的。讀這樣的書是好是壞呢?從我叔父眼中來看,是壞。但是,我卻認為是好,至少在寫作方面是有幫助的。

至於哪幾部書對我影響最大,幾十年來我一貫認為是兩位大師的著作:在德國是亨利希?呂德斯(Heinrich Lüders),我老師的老師;在中國是陳寅恪先生。兩個人都是考據大師,方法縝密到神奇的程度。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個人興趣之所在。我稟性板滯,不喜歡玄之又玄的哲學。我喜歡能摸得著看得見的東西,而考據正合吾意。

呂德斯是世界公認的梵學大師。研究範圍頗廣,對印度的古代碑銘有獨到深入的研究。印度每有新碑銘發現而又無法讀通時,大家就說:“到德國去找呂德斯去!”可見呂德斯權威之高。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的《摩訶婆羅多》從核心部分起,滾雪球似的一直滾到後來成型的大書,其間共經歷了七八百年。誰都知道其中有不少層次,但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弄清層次問題的又是呂德斯。在佛教研究方

最新小說: 若若曦晨 軒瀾聽風 塔防狂潮,我有無限裝備欄! 綜漫樂隊:我是重力世界的毀滅者 遊戲降臨我有一座新手村 火影:詞條系統,佐助只想變強 鑽石王牌之璀璨未來 心靈診療 海上求生:開局靠空間修仙逆襲了 原神:往生堂客卿之女是帝君激推 重生之音夢翱翔 指腹為婚,總裁的隱婚新娘 網遊之熟女陪我上青雲 亮劍:我們不一樣 重生戰錘做神皇 hp命運的禮物 英雄聯盟之玩家對戰 重生何雨柱,心狠手辣屠盡院內狗 全民求生遊戲,開局一座小破屋 【HP】布萊克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