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鎮是蕃北和蕃南的分界線,雄偉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從當雄軍鎮北面穿過,綿延向東,山南為蕃南,山北為蕃北。當雄軍鎮位於山南的山口,是青唐往蕃南的第一關。山北的山口設有白倉隘,由青唐軍駐守。邏些軍收復當雄後,便越過山口,攻下白倉關隘,進入青唐,揮軍攻打納木措。
納木措距離那曲四百五十里,南面和東面是皚皚雪山,北面是高原丘陵,圍著缽教的神湖納木措,在這座湖泊的周圍是一望無際的高山草甸,因為地勢相對低,形成了一個適宜放牧的谷地草原,屬於羌塘草原的南部,也是一個優良牧場,湖水四方有八千帳青唐部民,湖東還建有一座佛寺,名扎倫寺。青唐王格桑達瑪在之前的徵兵中,並沒有徵召納木措的部族北上抵抗唐軍,並有吐蕃僧門高手駐在扎倫寺中,是作為後路防守。
但這條後路沒有防住。
邏些軍攻下了納木措。
缽教出動了四名洞真境收復他們的神湖,與僧門高手一場大戰,最終以二死二傷的代價殲滅扎倫寺。邏些軍也殲滅了納木措的青唐部民軍,將男人全部殺了,女人、孩子和奴隸成為俘虜,被邏些軍的大小領主分割,成為他們的部民和奴隸。缽教僧人在納木措湖邊舉行了盛大的祭祀,以俘虜的青唐部族男人為活人祭祀,慶祝神湖回到了信徒的懷抱。祭祀之後,邏些軍繼續北上。
而在當雄軍鎮被邏些攻下後,訊息飛傳到了青唐王庭。格桑達瑪腹背受敵,只得在部族中再次徵兵,凡是滿十五歲的男丁都徵入軍中,很快又召起四萬騎兵,南下阻擊邏些軍。
與此同時,格桑達瑪又派出使臣前往唐軍大營,以和談為由,暫時歇戰,想騰出兵力解決邏些軍,再與唐軍計較。
蕭昡揣著明白當糊塗,故作不知邏些軍正在攻打青唐,派了顧邃與青唐使臣和談。
雙方在單獨闢出的帳幕內扯談,顧邃隱晦表露出河西軍並不想傷亡太大,如果青唐王庭能擒住缽教一位有分量的人物給河西軍,作為刺殺清川郡主——如今是晉陽公主——的幕後主謀,河西軍有了退兵的理由。
作為河西道大都督府的長史,梁國公最為信重的幕僚之一,這說從顧邃口中透露出來,青唐使臣覺得很可信。回去一說,格桑達瑪和僚屬們商議後,覺得可以考慮,吐蕃僧門也贊同,不僅可以暫緩青唐兩面受敵的壓力,而且打擊缽教符合他們的利益。
但這事不是馬上可以辦成的,能讓河西軍滿意的缽教“行刺主謀”,那至少得是護持法師以上的人物,缽教有六位護持法師,其上是三位**師,教首是法王,都是先天期宗師,即使僧門出動兩位先天級別的高手合攻,也很難擒住或殺死一位先天宗師,因為先天宗師如果不力戰到底,要逃跑是很難截住的。
格桑達瑪便命使臣在和談中儘量爭取時間。
蕭昡暗中謀算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主意,但明面上還是要擺出催逼的態度,顧邃在和談中表現得很是咄咄逼人。青唐使臣一邊拖延時間,一邊盡力爭取,最終雙方達成初步協議,唐軍給出了十天的時間,若到期青唐王庭交不出“主謀”,河西軍只好攻打王庭了。
雙方達成協議時,邏些軍已經攻下白倉,北上攻打納木措。在扎倫寺之戰中,吐蕃僧門損失了包括扎倫寺住持在內的三位洞真境宗師,還有七位登極境佛僧,盛怒之下,派出一支先天宗師率領的僧兵,隨四萬青唐軍南下,阻擊邏些軍,僧兵是對付缽教。
兩軍在香川河遭遇。
邏些軍先至香川河,在東岸駐紮一日,人馬已歇足,而青唐軍遠道而來,立營未穩被邏些軍殺入,加上邏些軍兵力佔優,廝殺三個時辰後,青唐軍落敗,傷亡近萬騎,往北逃回那曲。
這場大戰中,僧門與缽教的高手在香川河廝殺,雙方都出動了一位先天宗師,因為